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陈纳德与陈香梅 > 1942年10月8日

1942年10月8日

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空中战略计划。这个计划主张的空中攻势作战正是中国军队无法做到而在当时急切需要的,它对发挥中国战场在太平洋战争中的作用和尽早给日本军队以沉重打击,有着明显的积极意义。在太平洋战争中,当时只有从中国出发的飞机可以直接轰炸日本本土,以及日本与太平洋间的海上运输线,其战略价值是不言而喻的;由于美国已决定不派地面部队来华作战,这个计划也为美国决策者提供了一个值得考虑的军事援华方案。然而,陈纳德依靠一支规模如此之小的空军来击败整个侵华日军的计划却颇有些脱离实际。美国志愿航空队的辉煌战绩使他对空军的作战能力估计过高,并没有冷静全面地考虑空中作战计划的各个细节,完全忽略了强大的日本地面部队的存在和对自己机场的保卫问题,这是这个庞大计划的致命弱点。由于这封信件是一份越级上呈的意见书,不仅提出了完全崭新的战略构想,而且对美国军方的现行战略布局提出了尖锐批评,陈纳德还直截了当地要求取得独立的在华军事指挥权。因此,这封信一经送出,立即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刻引起中美双方的关注,并导致美国军界关于在华军事战略的一场争论。

对陈纳德的“空中战略”最感兴趣的莫过于蒋介石了。蒋介石也是“空军至上论”者,他认为“陆主海从与海主陆从的旧观念,已不合现代,今后是以空军为中心之国防时代”。威尔基访华时,蒋介石也告诉他“陆空两军同感重要,但如空军不先充足,则不能克复缅甸”。在陈纳德向威尔基递交那封重要信件后,蒋介石又通过美国驻华海军武官告诉美国政府,希望让陈纳德握有全权,使他能有效地运用空军力量。蒋介石还指责史迪威及其部下不了解空中战略原则,不知道空军在中国战场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陈纳德的“空中战略”没有要求中国军队承担什么重任,比较符合蒋介石依靠美国打败日本的战略意图。1943年1月9日,蒋介石致电罗斯福,正式支持陈纳德的计划,内称:“一支规模小、供应不足的空军已显示出在华空中进攻的可观潜力。本人相信,由于此间特殊战况,在华空军尽早进攻实属可行。”

陈纳德的“空中战略”也不同程度地得到美国政界、军界一些官员的支持。美国驻华大使高斯在评论中国军事形势时,特别称赞陈纳德取得的战绩,认为这表明“在本战区现有情况下,一个能­干­老练的军官指挥的一支部队能­干­出怎样的业绩”。他向国务院提出:“美国空军在中国应有独立的进攻任务”,这些任务包括支持中国陆军,打击日本空军,攻击日本的海上运输线,并从中国出发对日本本土进行空袭。高斯特别强调对陈纳德率领的空军能够“产生奇迹”这一点不应持保守的估计。这一看法也得到国务卿赫尔的首肯。

六、第14航空队的司令官(6)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作战司也对陈纳德表示支持。他们认为,陈纳德领导的驻华空军特遣队自成立以来,对汉口、广州、岳州等地的成功空袭,提高了中国人的士气,只要这种空袭持续下去,中国战场就没有崩溃的危险。在给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报告中,他们指出:“中国需要许多东西,但最需要的是看见美国驻华空军在他们一边作战。因此,任何运往中国的物资和人员都应用于保持美国空军作战这一目的。”参谋长联席会议情报部门首脑斯特朗将军也相信陈纳德能够说到做到,完成他计划中的一切事情。

美国军政要人对陈纳德及其领导的驻华空军寄予厚望并不奇怪。美国志愿航空队取得的辉煌战绩为陈纳德赢得了很大的声誉。这时期,美国国内至少出版了5本颂扬飞虎队的书,各种报刊上的文章就难以计数了。更令陈纳德感到幸运的是,他的“空中战略”也深深吸引了罗斯福总统。11月9日,罗斯福在给即将离美返华的阿尔索普的信中写道,他很希望与阿尔索普一起到中国去看看陈纳德,当然,这只是总统的一点幽默。不过,他确实想与这位在远东创造奇迹的空中英雄见一次面,为此建议美国军方不妨让陈纳德回美国一次。12月1日,他致电蒋介石表示完全赞成蒋介石对美国驻华空军的看法。年底,美国军方计划在缅甸发动的攻势作战由于英国方面和蒋介石的消极态度而前景暗淡,罗斯福不得不另行考虑在亚洲对日军发动进攻的现实问题,陈纳德的“空中战略”为他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他决定采用陈纳德的方案,让他在远东“唱主角”,指挥一支拥有100架飞机的空军,在长江以北和中国的海岸线附近攻击日军。为了使陈纳德能按他自己的计划作战,罗斯福还准备让他脱离史迪威的管辖,独立行动。

然而,陈纳德的“空中战略”在美国军方决策层中却遭遇到强烈的反对。他的顶头上司史迪威就反对陈的空战方案,仍将反攻缅甸视为头等大事。他对陈纳德企图取得独立的空军指挥权的要求更是深恶痛绝。他向陆军部报告:陈纳德的权限已经很大了,如果再让他获得独立指挥权,中国人就会把美国驻华空军装进他们的口袋里去了,这只会给中国战场带来灾难。陆军参谋总长马歇尔也反对陈纳德的空战计划。他认为陈纳德的空战计划不仅仅是一个蹩脚的战略,而且简直是无稽之谈。他和史迪威一样,认为美国在中国战区的首要目标是进行缅甸战役,打通滇缅路,让美国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进中国,这是更大规模地使用美国驻华空军的先决条件。为此,陈纳德的空军必须置于史迪威的指挥之下用于缅甸作战,而不是独立地发动什么攻势作战。

这样,罗斯福总统和他最主要的军事助手马歇尔在对华军事战略问题上发生了分歧。罗斯福作为总统,同时也是美军总司令,但他没有马上作出决断,而是将该问题送交即将召开的卡萨布兰卡会议进行讨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举行过多次会议,讨论、协调盟军作战问题,这是这些会议中的一次。

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马歇尔虽然依然坚持尽早发动缅甸战役的意见,但罗斯福最终还是决定优先考虑在中国发动空中攻势作战。他特别强调了空战计划的政治意义,指出不管实施这个计划“花费多大”,它将对中国人民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而缅甸战役虽然“可取”,却不会对中国直接产生影响。他也没有忽视这个计划的军事意义,在1943年对日本发起进攻是他当时的一大心愿,他认为在太平洋上逐岛进攻花费的时间太长,却不能削弱日本的实力,而陈纳德的空战计划正是他所寻找的“其他的攻击日本的方法”。罗斯福明确表示:加强陈纳德的驻华空军,增派人员,使之有效作战,是美国军队在远东的“当务之急”。

会后,罗斯福和丘吉尔联名致电蒋介石,告诉他卡萨布兰卡会议已决定“立即支援陈纳德,使他不仅可以攻击日军重要航道,也可以攻击日本本土”。陈纳德的“空中战略”终于得到了美国最高当局的批准。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六、第14航空队的司令官(7)

第14航空队成立

以卡萨布兰卡会议为标志,事情发生了一系列戏剧­性­的变化。首先,建立一支由陈纳德独立指挥的空军部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蒋介石在收到罗斯福和丘吉尔的联名电报后十分高兴,但他并不满足,1943年2月7日,他请正在中国访问的美国陆军航空队司令阿诺德将军带了一封信给罗斯福。在这封信中,蒋介石提出了新的要求:

陈纳德将军不仅应得到更多的空军,而且权限也应扩大,使他能独立指挥一支空军。目前隶属于第10航空队之处境使他难以施展,驻华空军应是他指挥下之独立空军。他是一个远东的天才,应让他充分施展才­干­,以更有效地对敌作战。陈纳德将军为深得中国空军和一切军队信任之美国空军军官,与他并肩作战,必不可少之真诚合作方能实现。

当罗斯福接到蒋介石来信时,宋美龄正应罗斯福之邀住在白宫,她名义上是在养病,但实际上却在为争取更多的美援四处活动。这位前志愿航空队的“名誉司令”没有忘了为陈纳德,同时也是为了中国的抗战而谋取一支独立建制的美国空军部队。当时,这位仪态万方的中国“第一夫人”正在刮起一股席卷美国的“宋美龄旋风”。她在罗斯福的主要助手霍普金斯面前,着力渲染陈纳德的战绩,使得霍普金斯对陈纳德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而对罗斯福的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2月下旬,罗斯福总统决定将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与第10航空队分离,组成第14航空队。罗斯福向蒋介石保证将尽快使陈纳德拥有500架飞机,让他可以狠揍日本人,使他“有机会­干­他认为能­干­的一切事情”。按照马歇尔的说法,罗斯福的这一决定使陈纳德“时来运转”。虽然马歇尔依然不赞成陈纳德的“空中战略”,但总统的决定还得付诸实施。3月3日,陈纳德的肩章上又添了一颗星,他被晋升为少将。一个星期后,第14航空队正式建立,由陈纳德出任司令。为了弥补陈纳德不善后勤的缺陷,美国军方派遣格仑准将为他的参谋长。陈纳德终于得到了指挥一支独立的空军的权力。

航空队是当时美国陆军航空队总部属下最大的空军战斗建制,整个战争期间只建立了15个,担负着世界各地反法西斯的作战任务。陈纳德从一个退役少校晋升至少将,并被授权指挥一支航空队,这在美国军队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陈纳德明白这一切离不开蒋介石夫­妇­的支持。他对宋美龄尤为感激,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特别提到“她到了美国后只不过几星期,中国的情形就开始不同了”,指的就是这件事。

陈纳德担任了少将司令官后,工作繁忙了,但生活却比志愿航空队时有规律多了。每天早晨7点,他开始工作。先处理急电,然后召集参谋会议和战术筹划会议,会后直到1点半进午餐都忙于应付各种琐碎的例行公事。午饭后,他一般要睡上一觉,然后继续工作。面对着一大堆公文,这位飞行员出身的将军经常一肚子气。他抱怨说:“身为空军司令官,我自然免不了要在最紧急的电报声、打字机声中、文件堆里以及势必参与的华盛顿、新德里和重庆的会议桌前打着大部分的仗。”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