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纳德的住所坐落在昆明巫家坝机场的山坡上,这是中国空军赠送给他的一间简陋的瓦房。和他住在一起的是参谋长格仑,前志愿航空队军医主任詹特利和新闻记者出身的艾尔索普。此外,还有两名中国佣人,一名厨师和一个姓汪的汽车司机。陈纳德在这座小屋中住了近3年。
陈纳德的生活很简朴,在战争倥偬中,他惟一的嗜好就是打猎了。尽管中国的上空正进行着激烈的空战,但他有时也会忙中偷闲,开着吉普车到昆明远郊去打野鹅、野鸭子等小动物。他餐桌上鲜美的野味赢得了来客的交口称赞。傍晚,在夕阳的余晖下,他有时也会和部下玩一会儿棒球或羽毛球,以松弛一下整天绷得紧紧的脑神经。
4月下旬的一天,陈纳德正坐在办公桌前忙碌,一封急电放到了他的面前,华盛顿要他立即赴美讨论远东军事形势与作战计划。他并不知晓这是蒋介石要求罗斯福召见他,以尽快实施他的“空中战略”。当陈纳德和史迪威乘坐同一架飞机返美时,史迪威当面责怪陈纳德背着他与蒋介石另搞一套,直接与华盛顿联系,大感意外的陈纳德只觉得有口难辩。
六、第14航空队的司令官(8)
4月30日,陈纳德和史迪威来到五角大楼,参加参谋长联席会议。陈纳德向会议递交了一份书面文件,再次阐述他的空战计划。在分析中国战场的形势时,陈纳德指出,日本对长江沿岸的占领完全依赖于航运,中国沿海的运输线对日本在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生存也息息相关,而长江和沿海的运输线都在美国驻华空军的活动范围之内,因此一支规模不大的空军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接着,他以十分轻蔑的口气谈到日本空军,认为它根本不是美国空军的对手,以往的战绩表明,美国空军损失1架飞机可以换取7架日本飞机。陈纳德将对日军发动的空中攻势分为3个阶段。从7月份起,以两个月的时间进行第一阶段作战,对日军在华中、东南的机场和供应基地以及长江航运进行袭击,并夺取在华制空权。9、10两月进行第二阶段作战,空袭长江航运、沿海运输和日军在华东华北的工业设施。第三阶段从11月起,除了继续在华进行空战外,将对日本本土进行空袭。为了不至于因物资匮乏而束手无策,陈纳德要求能够得到驼峰空运的优先分配权,使第14航空队在初战阶段每月获得4700吨物资,从第二阶段起每月获得7128吨物资。
如果说,陈纳德在请威尔基转交罗斯福的那封信中,还仅仅是勾画了“空中战略”的轮廓的话,那么,经过半年多的深思熟虑,“空中战略”已有了一个具体的实施计划。而且,这个实施计划比起先前的夸口要实际得多了。它显示了陈纳德发动空中进攻的雄心和指挥空战的才干。这连反对陈纳德“空中战略”的史迪威也不否认。他告诉五角大楼官员:“陈纳德关于进攻目标的说法是正确的。”但陈纳德的作战计划仍然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这个要害被史迪威抓住了。他问陈纳德,如果日本地面部队对美军机场发动进攻怎么办?他认为“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就会在中国完蛋”。这反映了陈纳德和史迪威两人对国民党军队的不同评判。陈纳德相信蒋介石的担保,认为有了美国的空中支援,中国军队能够有效地阻止日军的进攻。史迪威则对国民党军队的作战力持怀疑态度。同时,他也明白,由于美国支援中国的作战物资受到运输能力的限制,又由于蒋介石的Сhā手,“空中战略”的确立就意味着取消他的缅甸作战计划,因而他毫不含糊地对陈纳德说:“除了发展地面部队以外,我看不出有什么办法。”
围绕着中国战场的战略问题,美国最高决策层再次发生分歧。马歇尔支持史迪威,但总统顾问霍普金斯则在宋子文、宋美龄兄妹的影响下成为陈纳德的热情支持者。罗斯福直接处理了这一问题。5月初,罗斯福在白宫单独召见陈纳德,而作为驻华美军最高长官的史迪威与罗斯福的会面却安排在这之后。这是陈纳德第一次有幸与罗斯福谈话。当陈纳德告诉罗斯福,他那威震长空的空军只不过拥有几十架飞机时,罗斯福简直不敢相信。不过,这使罗斯福对陈纳德的指挥才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对他的空战计划发生了更大的兴趣。罗斯福问陈纳德:“美国驻华空军能不能在一年之内击沉100万吨日本船只,从而切断自台湾至南中国海的日本运输线?”
陈纳德回答道:“假如我们每月有1万吨的供应,我的飞机可以在一年之内击沉和损坏100万吨以上的日本船只。”
陈纳德的这一保证使罗斯福非常满意,他马上答道:“假如你可以击沉100万吨日本船,我们可将日本的脊梁骨打断。”当时,罗斯福在白宫要处理大量公务,接见各方人士,因此他的时间安排是十分严格的。但在与陈纳德讨论空战计划时,他却忘掉了预定的时间。他们谈了1个小时后,白宫工作人员不得不进来提醒罗斯福,因为已经有很多人按预定的时间等候在总统的椭圆形办公室外面了。这次谈话后,罗斯福更加推崇陈纳德的“空中战略”在对日战争中的作用。
5月13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华盛顿举行代号为“三叉戟”的英美首脑会议。陈纳德和史迪威作为远东战场的美国军官首次参加英美高峰会议。此时,陈纳德虽已升任第14航空队司令,但在这种高级会议中级别依然很低。由于晋级不久,他连一件正式的将军制服都还没有,只能穿一件战争爆发前做的棕绿色紧身外衣坐在会议厅的角落里。不过,陈纳德粗犷严峻、布满皱纹的面孔还是引起了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注意。当丘吉尔知道这个穿着便服的人就是他曾大加赞赏的陈纳德时,松了口气说:“幸亏他在我们这一边。”丘吉尔大概认为仅凭陈纳德的这张面孔就能吓退敌人的。
六、第14航空队的司令官(9)
“三叉戟”会议是首次将远东问题列为重要议题的英美首脑会议。蒋介石深知会议对中国的重要性,为此在会前频繁致电罗斯福,并让正在美国的宋氏兄妹四处游说,积极活动。他告诉罗斯福,空中进攻不仅可以袭击日本的航运线,也有助于维持中国战场;否则,日军乘夏季长江水位高涨,溯江而上进攻重庆,中国的局势就危险了。至于第14航空队发起进攻后美军机场的保卫问题,蒋介石保证中国军队有能力承担。蒋介石要让罗斯福明白,陈纳德的空战计划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且更是一个是否支持中国战场的政治问题。蒋介石的态度对罗斯福有所影响,他在发言中强调了中国危机四伏的局势,认为中国人并不是在喊“狼来了!”中国可能就在崩溃的边缘;为了振奋中国人的士气,必须支持蒋介石,陈纳德的“空中计划意义重大”。丘吉尔出于维护殖民利益以及不愿尽快参加缅甸作战等方面考虑,也在会上支持陈纳德的空中计划。
由于实施空战计划与蒋介石有密切关系,会议期间,罗斯福十分关心对蒋介石个人的评价。他问史迪威:“你对蒋介石的印象如何?”史迪威回答:“他是一个游移不定、诡谲、而又靠不住的老家伙——他从来不守信!”
罗斯福又问陈纳德有何看法?陈纳德说:“我认为蒋委员长是当今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军政领袖。他对我从来没有失信,而且坚守诺言。”
罗斯福似乎相信了陈纳德的看法,在中国支持蒋介石及其领导的政府成了美国政府的既定政策。5月18日,罗斯福接见宋子文,明确保证将立即加强美国驻华空军,支持中国战场,并说明第14航空队今后的任务是摧毁日本驻华空军,袭击日本海上运输线,在夏秋两季至少击沉50万吨船只。为此,已决定从本年7月1日起,在每月运进中国的7000吨物资中优先给陈纳德4700吨物资。这一决定是罗斯福撇开马歇尔作出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罗斯福在军事问题上总是听从马歇尔等人的意见,只有两次例外,这是其中的一次。由于马歇尔的坚持,罗斯福在批准陈纳德的“空中战略”的同时,也赞成继续准备进行缅甸战役,这就使美国以后在中国的军事行动陷入困境。在物资供应充足的情况下,空中进攻和缅甸战役不仅并行不悖,还可遥相呼应,使日军首尾不能兼顾,加快对日作战的进程。然而,由于以印度为起点的“驼峰”运输还无法同时满足实施两个作战计划所需要的物资,这就使得取得了空运物资优先权的陈纳德和掌握空运物资分配大权的史迪威之间早已存在的矛盾势必激化。
5月下旬,如愿以偿的陈纳德准备返回中国。罗斯福再次约见了他。罗斯福非常关心陈纳德将如何实施他的空战计划。于是,陈纳德站在总统办公室的大地图前,详细地演示了他预定中的作战进程,并且向罗斯福保证,如果能按时得到应有的供应,第14航空队将圆满完成任务。罗斯福对陈纳德的空战计划寄予很大的希望,要求陈纳德回中国后经常给他本人写信,谈谈美国驻华空军的情况。对于像陈纳德这样级别的将军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特权。陈纳德在听到罗斯福的这一要求时,实有受宠若惊之感。
第二天,陈纳德又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共进午餐。丘吉尔邀他顺道在英国逗留几天,但陈纳德急于返回中国实施空战计划,婉言谢绝了丘吉尔的邀请。当陈纳德飞离美国时心情十分复杂,“我带着一种非常混乱的心情回到中国去——从一方面看来好像‘三叉戟’会议已把我所有的难题解决,而在另一方面看来事情又似乎不会如此简单”。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