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温州样本 > 1980:一座城市的原罪(7)

1980:一座城市的原罪(7)

在年初一次会议上,陈敬练上台连续提出13个“为什么”,质问中央­精­神为什么不能畅通落实执行,震动全场。在场领导脸­色­难看,更多人心里却产生了强烈共鸣。《温州日报》记者意识到事件的新闻价值,邀请陈敬练就此给报社写一封来信。有些灵感总是一闪而过。做好应对刊出后可能带来压力的准备,陈敬练洋洋洒洒写下一篇千字文:

编辑同志:

去冬今春以来,农村围绕着放宽政策和所有制动荡产生的一些混乱现象,给基层­干­部带来为难,不少­干­部为此感到苦恼。

……

城镇出现“夫妻店”、“兄弟厂”,那么农村分田到户,“父子队”、“兄弟队”有何不可?

……

包产到户与分田单­干­,包产到组与分队的界限也不清。

……

政策放宽一点,怎么放,宽到什么程度?哪些该放宽?哪些不该放宽?我们基层­干­部心里没底,请教相当一级的领导­干­部,他们也说不出道理。

……

9月27日,来信在《温州日报》一版显要位置刊出。文章同时配发编者按,欢迎读者踊跃讨论。

一石激起千层浪。陈敬练的“苦恼”迅速在温州全市城乡传开。各类群体积极来信,各抒己见,畅谈看法。一周后,日报专门开辟“《一个农村基层­干­部的苦恼》引起的讨论”专栏。持续三个月,刊出《不能把“苦恼”归咎于放宽经济政策》和《“穷”是最大苦恼》等言辞犀利、内容振聋发聩的文章。

改革是个大篮子,装得进农村联产承包,也盛得下在小镇、城市的夹缝里战战兢兢四处突击的个体经济。或许,两者不能齐头并进,但可以互相推动着跌跌撞撞前行。就像陈敬练提出“城镇出现‘夫妻店’、‘兄弟厂’,那么农村分田到户,‘父子队’、‘兄弟队’有何不可?”这是城镇个体经济带来的示范效应,给了陈敬练理直气壮的底气。而当温州农村改革因陈敬练这么一“闹”时,同样让城市里的个体经济暗自窃喜。

有的历史回过头看不堪入目,有的却禁得起持久的注视。所以,很多温州人坚定地相信,“大讨论是‘温州模式’思想大发动的首个阶段”。蔡育麟在《为“温州模式”鼓与呼》一文中指出:“讨论进一步解放温州­干­部群众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它消除顾虑、纠正错误,树立起贯彻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从而为“温州模式”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讨论让温州人搞经济的思想更活跃,步伐更激进,由此延伸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联产承包”、“专业承包”乃至“胆大包天”、“无所不包”,道路越走越宽,终于赢得世人注目和赞叹。

政策变得宽容,这是温州个体经济日子好过的信号。不过不可否认,当时大多数人并没有明显感知金融改革变暖的迹象。初夏,中国首次进行农村金融改革,位列“温州模式”三大内容之一的浮动利率浮出水面。整个事件惊心动魄,但在温州政府与民间力量齐心协力的推动下,一步步成就了温州成为中国首个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的创举。

苍南金乡镇,明朝曾是抗倭的军事重镇,迄今已有600余年历史。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从这座浙南小镇拉开帷幕……

1978年以前,外面各种政治经济运动轰轰烈烈。在金乡,家家通过制售、外销毛主席像章、《毛主席语录》发家致富。1978年以后,金乡个体户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经济急剧发展,金融政策却严重滞后。 电子书 分享网站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