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战火越烧越旺,而在远东,日本军国主义也越来越胆大妄为,所以斯大林对苏联边境的 安全,愈发忧心忡忡了。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旨在阻止侵略的步骤,除了加紧外交活动和强化 国防建设外,还在边界一带修筑了一些防御工事。就当时的情况而言,斯大林对苏联的远东 边界安全尤为担心。所以在此以前,就组建了远东方面军,建立了太平洋舰队。1936年3月 ,苏联又同蒙古人民共和国签订了友好互助条约。
自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之后,日本统治集团一直在试探苏联红军的实力,而且往往是趁世界 其他地方发生危机的时候进行试探。1936年日本在中蒙边境挑起了三起边界冲突,此后又发 生多起。这段时间,由于慕尼黑危机和德国法西斯加紧扩军备战,苏联似乎专心致志应付欧 洲事态的发展。于是日本决定在中蒙边境对苏联的军力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试探。然而,日本 发动的侵略,已远远超出一次试探行动的范围了。日本人在两条战线上作战,是想借此提高 日本军队在其他国家心目中的"声威"。此外,日本军政头目还希望把苏联和中国隔开,从 而切断援助通道。
为了进一步取得德、意法西斯势力的援助,以便早日征服中国,并回过头来进攻苏联,日本 法西斯经过谈判,于1937年11月6日同德、意法西斯签订了《日本、意大利和德国决定书》 。通过这个议定书,意大利正式参加了1936年签订的日德"防共协定"。从此,三个法西斯 轴心国侵略集团正式形成。
事隔不久,1938年一二月间,德国法西斯由于在欧洲推行侵略扩张的需要,不满足于已有的 "防共协定",而渴望签订三国军事同盟。5月初,日本近卫内阁由陆军、海军、外务三省( 部),拟定了日、德、意三国加强合作以对付苏联的基本方案。其后,日德双方频频接触。 日本 政府发起进攻武汉战役时,日本关东军特种情报机关截收了远东苏军一份密码电报。其中提 到"应在香山洞(位于张鼓峰东北约12公里)以西高地配置兵力"。日本军事当局决定利用这 个 机会试探一下苏联的反应,也向其德国伙伴表明签订反苏军事同盟的决心,于是一场蓄意向 苏联进行军事挑衅的阴谋就这样确定了。
张鼓峰临近中苏边界,在图们江口上游20多公里的东岸,是一个海拔只是150米左右的高地 。在天气晴朗的时候,站在这里还可以遥望海参崴海港。沙草峰是位于张鼓峰北方2公里 多 的一个隆起的山峰,其高度略低于张鼓峰。所谓"张鼓峰事件"就是日苏双方军队围绕这两 个山峰,反复进行决死战斗的地方。7月16日,日本大本营陆军部东条等人,对驻朝鲜日军 司令官中村孝太郎中将下达命令,要驻朝鲜第十九师团尾高龟藏的部队集中到边境一带,准 备向苏联进攻。7月30日,日军一个营抢占张鼓峰,次日又一个步兵营攻击位于张鼓峰以北 的 沙草峰,进行武装挑衅。8月5日,苏军开始反攻,经过5天激战,击退了日军。8月11日双方 签订停战协定。在这次军事冲突中,日方出动7000人,大炮37门。苏军出动大约两万人,大 炮近百门,还有200多辆坦克。由于苏军坚持自卫原则,日军也不敢扩大事端,张鼓峰事件 便以日本帝国主义的挑衅失败而告终。
张鼓峰事件后,日德之间关于签订三国军事同盟的谈判继续进行。不过,这时日本统治集团 内部对三国军事同盟的攻击对象问题发生了意见分歧。7月间,经五相(首相、外相、陆相、 海相、藏相)会议讨论决定,军事同盟为"防共协定"的扩大,日本分别同德国签订反苏军 事同盟,同意大利签订攻击英国的协定。但是,以东条为首的陆军将领对此表示反对,不同 意军事同盟是"防共协定"的延续,不同意分别签,而主张签一个包括针对苏、美、英、法 在内的三国军事同盟。外务省反对陆军的主张。驻德大使东乡甚至要求停止谈判,以免恶化 同美、英、法的关系,对日本的将来不利。海军也不同意陆军的方案。海军省次官山本五十 六认为,这样的军事协定会激起日本同美、英的战争,而日本海军兵力届时将抵不过美国。 海军省和外务省的基调是只以苏联为对象。陆军的主张,是全盘接受了德国的主张。德国预 计将来同英、法、美作战,要求不仅把苏联、也把英法美作为对象。日本近卫内阁在争论中 下了台。1939年平沼骐一郎组阁后,前后又召开70次五相会议,谋求统一意见。
这时,日本侵略军长驱直入,攻占武汉,又陷广州,中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军事 当局东条等人,渴望早日签订三国军事同盟,借以增加反苏的资本。为了用反苏的实际行动 推动这一军事同盟的签订,以及对竭诚援助中国抗战的苏联进行武力恫吓,不使苏联通过蒙 古就近支援中国的抗战,日本帝国主义于1939年5月,又在中国东北的西部中蒙边境制造了 诺门坎事件,发动了规模较张鼓峰事件更大的反苏军事挑衅。
早在这次军事行动之前,日本关东军就对诺门坎地区苏蒙兵力的配置及当地地形和自然条件 ,进行了周密的侦察。所谓诺门坎地区,是指海拉尔西南约200公里的地方,即从汗达盖、 将 军庙、阿穆古郎一线到哈勒欣河这一地区。这里是一片广阔的不毛之地,哈勒欣河东岸到处 分布着沙丘、风淤沙堆和洼地。事件发生的当时,又遍地丛生着杂草和灌木。在地形起伏较 多的地方,坦克、装甲车、汽车等难以行动。浩尔斯丁河从诺门坎中间穿过,把这个地区分 成南北两地。浩尔斯丁河是哈勒欣河的一条支流,它是一条宽3至4米、水深约2米的小河流 ,但其河谷的宽度约达1500米,是个泥泞地带。1935年,日本关东军测量队员曾在浩尔斯丁 河流域被蒙军抓住。在发生战斗的地方,哈勒欣河宽约30至40米,水深约2米,流速每秒约1 米,只要拥有渡河工具,部队渡河并不困难。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