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草根皇帝 > 4.高歌猛进(3)

4.高歌猛进(3)

崇祯十六年正月(1643年),李自成重返襄阳,以“三年不征,一民不杀”口号安民。改襄阳为襄京,建立大顺政权,被拥为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称曹­操­为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命张国绅为上相、牛金星为左辅、刘宗敏为权将军、李岩为制将军。

曹­操­很有谋略,在明末农民起义中是个很有名气和影响的农民军领导者。自从离开张献忠,转投李自成以来,与李自成合作密切。《明史》中记载,“自成善攻,汝才善战,两人相须若左右手。”但曹­操­比较喜欢享受,“妻妾数十,被服纨绮,帐下女乐数部,厚自奉养”,而李自成则“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共甘苦”。李自成这时兵强马壮,产生了专制心思,唯独妒忌曹­操­。

如同对李岩的嫉妒一样,李自成对曹­操­的嫉妒也比较长久了。这时曹­操­手下有数十万人,又有自己的谋士,名为依附,其实自成体系。李自成对曹­操­鄙视中掺杂着嫉妒,心态复杂得很,此时再也容不下曹­操­。“乃召汝才所善贺一龙宴,缚之,晨以二十骑斩汝才于帐中,悉兼其众。”杀掉曹­操­和革里眼贺一龙后,李自成又杀掉乱世王蔺养成、小袁营袁时中,兼并了老回回马守应。于是,“十三家七十二营诸大贼,降死殆尽,惟自成、献忠存,而自成独劲,遂自称曰新顺王。”

此时农民军虽空前壮大,但明廷未灭,关外更有满人虎视眈眈,李自成不明天下形势,目光短浅,竟先排除异己,大搞内部斗争。可见李自成心胸狭窄,嫉贤妒能,不能容人。在这一点上,他和崇祯倒是挺像的。

李自成的农民军势如破竹,到底会不会是最后的赢家?

不过,在作战方面,李自成思想和做法就愈加成熟了。关于今后的发展方向,在农民军中有三种意见。牛金星建议先取河北,再取京师。礼政府侍郎杨永裕则建议下金陵,截断北京粮道。顾君恩献计:“金陵居下流,事虽济,失之缓。直走京师,不胜,退安所归,失之急。关中,大王桑梓邦也,百二山河,得天下三分之二,宜先取之,建立基业。然后旁略三边,资其兵力,攻取山西,后向京师,庶几进战退守,万全无失。”

顾君恩的计策其实并不新鲜,秦始皇统一六国,刘邦逐鹿天下,李渊、李世民起兵反隋,走的都是这条路线。杨永裕的建议倒很高明,因为截断了漕运就等于扼住了明王朝的脖子,北方不攻自乱,但这个建议的缺点是进军金陵等于要开辟一块新的战区,南方一直以来都比较稳定,未必肯归附李自成。所以这个策略没有被采纳。

而顾君恩的建议已有历史上的成功例子,只要按照步骤来做,稳扎稳打,夺取天下指日可待。但这里有一个疑问,李自成确实是听从了顾君恩的建议,先取关中,再夺北京这一步走来做的,为什么会在山海关一战之后屡战屡败,最后退至湖北九宫山呢?这恰恰是因为李自成没有很好的体会和贯彻顾君恩的建议。顾君恩方略中有一句很重要的话,那就是要在汉中“建立基业”。

“建立基业”并不仅仅是一句空话,而是指应该使关中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稳固根据地,这就不仅要占据关中,更要经营关中。当年楚汉相争时,刘邦屡次败于项羽,每次萧何都在关中为刘邦筹措到粮草和士卒,刘邦依仗关中,终于成就汉代四百年基业。

李自成没有细细品味这句话的含义,不久以后就急匆匆地从关中向北京进发。其实李自成并不想把关中作为他争夺天下的根据地,而是作为他的山寨,出潼关攻北京则相当于外出“打草”,满载而归之后便退回自己的山寨老窝。

这种想法其实同努尔哈赤、皇太极等人的想法是很相像的。满洲人多次突破长城,都是在关内大肆劫掠一番后退回关外。但是打败李自成进入北京后,就立即把整个关内作为他们的征服目标,这种适应能力确实不是李自成能比得了的。单从适应形势这一点来说,李自成就不是多尔衮的对手。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