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周克芹中短篇小说 > 第17章 勿忘草(1)

第17章 勿忘草(1)

落了一场透实雨以后,天格外青,地格外绿。山洼里,平原上,到处是湿漉漉一片。沟渠、小河,满盈盈的。从田里漫出来的水,自由自在地形成无数条细小的溪流,淌进小河,到处都响着悦耳的淙淙流水声。

收工后,路过小桥,她弯腰捧起有些混浊的水来洗脚。他来了,哗哗地踏下溪沟,使劲往脸上、颈脖子上浇水,亮晶晶的水珠儿滚过他那油黑发亮的背脊,落进溪水中。一百来天的抗旱,把勤劳的小伙子的背脊晒脱了一层皮。现在,置身在这晚霞夕照,流水淙淙的原野上,连空气都是湿润柔和的。他的心里,对于前些日子那如火如荼的骄阳和­干­燥的烈风,真有着隔世之感。

“这景象,你看……”小伙子挥起粗壮的手臂向田野指画着说,“哪个相信这儿曾有过什么旱灾呢!”他笑着,露出两排雪白坚实的牙齿。

她也笑了,直起身子来,两手拢着后脑乌黑的长发,仰脸四望。夕阳在小溪里投下她修长的身影。从小看惯了的家乡景­色­,为什么只有在这会儿才显得这样的不一般呢?

“芳儿!”小伙子忍不住叫起她的名字来了。这是她的小名,只有妈妈才这样叫的。她听着,回头看他一眼,心就跳起来了;她第一次从一个男青年眼里看到这种火热的神情。她脸红了。赤着一双脚板忙忙地走过小桥去。

小伙子站在小溪里,神­色­怅然。两眼茫然地望着她远去的背影,一丝轻愁悄悄地掠过心胸……望着、望着,血涌到脸上来了。芳儿站在竹林后面,回过脸来偷偷地看他。这一瞬间,小伙子像越过一个漫长的世纪,他简直经不住这种幸福的冲击了,不由自主地把眼合上了。

他重新睁开眼睛,决心证实一下刚才的情形是不是真的,可是,他看到她的背影已经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中去了……

母亲经过细心的观察,确实意识到女儿正处在初恋之中时,不由得心情忧郁起来。

过了整整一个夏天,当娘的终于进行­干­涉了。她说得委婉,但听起来直截了当:

“不是妈不喜欢小余。他响应国家号召下乡来,国家早晚会叫他回去。……”

“我们商量过的,他不走,一辈子当农民。我信得过。他不是三心二意的人。”

“他说了‘一辈子’么?”

“是的,一辈子!”

母亲叹了一口气,没再往下说。但是她心里藏着深切的忧虑。夜里睡不着,她向女儿讲起姑妈的事来:

芳儿的姑妈五十多岁了,是个沉默得像个影子似的老人。可她年纪轻的时候,长得真漂亮,跟镇子上绸缎铺子一个青年伙计相好上了。那个伙计是个远方人,光光的,房没一间,地没一块,在乡下来跟姑妈成亲,小夫妻恩恩嗳嗳过了一年,他走了,说是回老家去看看双亲,可是一去不复返,再也没有音讯。等呵,等呵,姑妈等了一辈子。

这是解放前的事,芳儿不知道。芳儿觉得那已是很遥远的过去了,何必说,如今是新社会呢!

见女儿已铁了心,母亲落下伤感的泪。芳儿觉得妈妈真可怜,差一点儿要顺从妈妈的意思了。可是,芳儿是个二十三岁的大姑娘,她的爱情胜过了她的孝心。

小余和芳儿结婚了。他们有一幢宽绰的小院落:一横四间坐北向南的瓦房,一道石头矮墙围成一个小院,屋前屋后竹木森森,院子里种着蔷薇和樱桃树。猪圈、­鸡­舍样样俱全。这原是国家拨款修建的“知青点”,年复一年的,知识青年们相继上调了,只留下小余一个。小余是生产队的副队长,和社员们相处得很好。他没走,大伙儿也舍不得他走。如今呢,他是个道道地地的庄户人家了,有了妻子,往后还会有儿女。这里,成了他真正的故乡!诚实的小伙子,热爱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热爱他的妻子。芳儿是个勤劳善良的姑娘,结婚以后自然是个细致、能­干­的­妇­女。这样的女­性­,不用谁来教导,她一开始就知道怎样克己待人,怎样热爱和体贴自己的丈夫。芳儿的血管里流的是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血。不嫁男人则罢,嫁了男人就得白头到老!社会主义社会给她们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她再也不会遭受旧时代­妇­女那种被践踏、被遗弃的命运了!芳儿懂得这个道理,同时,也分外的珍惜这个幸福。

日子过得飞快,不觉到了一九七九年春天。

小余的姐姐从城里发了电报来,老父亲因病治疗无效,不幸去世了。

这时候,他们结婚已经两年,芳儿刚生了孩子,是个女孩子,起名叫珍珍。小两口的意思一是珍惜他们的爱情,二是珍爱孩子。

接到报丧的电报以后,芳儿不能同行。她忙忙地为小余收拾换洗衣服,催他早早上路,去和老人最后一别。

小余对于父亲去世,十分悲痛。因为他清楚地记得父亲的好处。自从母亲去世,父亲一手把他们弟兄姐妹带大。在厂里,父亲是个劳动模范;在家里,又像是一位贤良的母亲……行前,小余把芳儿十天内要吃的米面都准备齐全,抱着珍珍亲了又亲,嘱咐芳儿保重身体,生产队的工作他也作了安排,还特地去大队请了假。

他走了,芳儿抱着婴儿送他上路。小夫妻第一次远别。仲春时节,山花烂漫。送到小桥头,小余坚持要她转去,说是别伤了风。芳儿听从他,含笑站在桥头望他,一直望不见影儿了,她才抱着珍珍回屋。丈夫的锄头还在门口,她把锄头提进屋,挂在墙头,但她想了想,又放了下来,她觉得把锄头像平常那样倚在墙边更合适些,因为他过几天就回来了。她对自己说,这些天反正还不太忙,自己把屋里屋外收拾收拾,让他回来看着也高兴高兴;他平时太忙了,成年累月忙着队里的生产和工作,科研组的事一刻也离不开他;以后,家务活儿,可别叫他沾手了!回家来先叫他休息两天吧!

小余走后,开初,芳儿并不挂念。然儿,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她到底还是想他,想得很!……第二天,她又自己取笑自己:真没名堂!

五天过去了,不见人回来;十天过去了,不见信回来。芳儿就开始盼望起来了。

每天,她什么也无心肠做,诓着孩子睡熟以后,她总爱倚在门上,痴痴地望着外面。对边山前有一条大路,大路通向四十里外的镇子,镇子上有个小火车站。这条大路上整天人来人往,从早到晚不断线。芳儿留心看那些急匆匆赶路的人,过了无数个,都不是小余。……芳儿有生以来,头一回尝到离情别绪的滋味了。“你病了么?还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耽搁下来了么?……”她这样想道,“可是你该写封信来呵!”

小余平时使惯了的那把山锄,倚在墙边,屋里潮气重,不几天锄头口子就生锈了。芳儿间天都擦,她把锄头擦得明晃晃、亮闪闪的。

这天,小余终于寄回来一封信!

从恋爱到如今,他们不曾分别过,也不曾有过传书递简的体验。现在,第一次接到远方亲人的书信,芳儿好激动!好高兴呵!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