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周克芹中短篇小说 > 第18章 勿忘草(2)

第18章 勿忘草(2)

他们在床上热烈地谈论着城市,谈论着工厂。芳儿只上过县城,没有出过远门,不知道大城市是个什么样儿,电影里关于大城市的镜头,她认为那不真实。

她把熟睡的珍珍,轻轻儿推到他的身边,说:“……只是,你不要忘了她……”

小余热烈地说:“咋能忘了呢!珍珍的户口也可以随同我的户口迁到城里,将来她就在城里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她这辈子就是城里人,在城里工作,在城里安家立业了!你看,这有多好!……”

芳儿听着,一半高兴,一半辛酸。她早些天就悄悄向人打听过有关的规定,她知道今年的新政策规定了已婚知青上调回城,可以带走一个孩子。因此,珍珍是可以跟随小余迁入城市的;她自己呢,不能。以后,丈夫孩子都走了,她将孤独地生活。

“至于你呢,”小余接着说,“我再去慢慢想办法,将来把你迁移到城市近郊的一个生产队去……”

“莫说那些,那是很难办到的呢!”芳儿说,“我在这儿也一样过。家乡地方住惯了,要叫我离开,我还不愿意呢!”

她说这话一半是赌气,可是小余听不出来,他说:“隔着一千多里,来往太不方便了。”

“不是有火车、有汽车么!”

“那样,来去一趟得花多少钱呀!”

“是呵……可是,我们不可以展劲劳动,多挣钱?日子过得尽量俭省,就可以积存起一点钱来……”

“可以是可以,但是那样拼命积攒着钱,拿去‘铺铁路’么!并且,那也不是长久之计呵!”

“那有啥法!”

“不,今后是要想办法把你搬到郊区农村去。为了我,为了我们的珍珍,你能说你舍不得离开家么?”

当然舍得!为了跟丈夫、孩子靠得近些,叫芳儿离开从小生长的故乡,迁到那陌生的生产队去劳动,她愿意!

芳儿紧紧地靠着小余。关于未来的设想,筹划,暂时冲淡了即将到来的离别。

一早,小余就急忙起床去看望队里的­干­部社员们,向他们告别。大家虽然有点舍不得这个有文化、有­干­劲、待人温和的副队长,但是,人们还是很高兴地祝贺他前程远大。支书留他吃早饭,告诉他,进城以后要好好工作,不能辜负了党和国家对知青的关怀,同时,希望他记着农村的乡亲们,更别忘了常给芳儿写信……

五天以后,小余按政策规定将自己和珍珍的户口手续办理好了。是一个宁静的黎明,芳儿锁上自己的家门,背着丈夫的行李送他上路。小余抱着珍珍走在前面,芳儿踏着小草上的露珠跟在后面。这一回,她不光把他送到小桥头,而是坚持着将他送至四十里外的火车站。一路上,他们很少说话,虽然他们都感到有许多话说。雾渐渐地散开了,阳光照耀着山岭,河风缓缓地吹着,空气鲜透了!路上走来一对青年男女,亲昵而又羞涩,看样儿是到公社去扯结婚证吧!路旁新栽的桉树亭亭玉立,才长出第一片­嫩­叶儿。一切都显得充满生机。近午时分,到了火车站,正好赶上一趟下行的客车。他们分手了,不说一句话。这一切都显得自然,而又不自然。好像早就注定了要发生这一切似的。

芳儿应该高兴,应该为自己的诚实忠厚的丈夫祝福。但她竟然忘了。她眼里噙着泪把行李交给小余,同时把珍珍从小余手上接过来。

“呜——”列车吼叫着。小余上车以后,立刻从一个窗口伸出脑袋来。芳儿站在春光明媚的站台上,呆呆地望着列车远去。此刻,她觉得心里像丢失了什么似的空虚和怅惘。他走了,只给她留下一个珍珍,而这个可爱的小宝贝不久也将离去,远走高飞!珍珍的户口已经迁走了,是一个城里的人了,目前没有离开芳儿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还没有断­奶­,还需要这个农民母亲的­奶­汁养活。想到珍珍将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将不会遇到像自己今天这样的情景,芳儿又幸福,又酸楚。她哭了,这个俊俏的农村少­妇­,心里充满了做母亲的那种牺牲和贡献一切的感情。

开初,小余的信来得密,他用新鲜而热烈的言语,描绘着工厂生活的一切有趣之处。比起在农村来,他的劳动并不怎么繁重,每天有很充裕的时间看书、看电影;他需要学习技术。他给芳儿寄来一张照片:十来个青年工人站在洒满阳光的公园里,有男有女,个个穿得很漂亮,面带笑容。小余站在中间,他的左边是一个妙龄女子;不知怎么,芳儿觉得那个女子长得很丑。小余身上的衣服很旧,有点土里土气,但在芳儿眼里,显得那般英姿勃勃,使人动心,使人思念。

从小余进厂的第一个月起,他就把工资的一半给芳儿寄来,余下的一半仅够他一人的伙食费。芳儿按月收到钱,全存起来,一个也舍不得花掉。一个多嘴多舌的­妇­女说:“还是芳儿有福气哩!如今做起工人家属来了,男人月月兑钱回来,吃是吃,穿是穿,什么也不用愁了。”芳儿听着这些话,有苦难言。她不扯一块花布,也不买一斤­肉­,省吃俭用,决心积攒起来做盘缠;她还想给小余制一点好衣裤,在城里工作,穿得太寒酸了,她觉得那是不应该的。

但是,夏天里,珍珍害了一场病,是脑膜炎,在县医院住院治疗半个月,病好了,却把芳儿的积蓄全花光了。这些事,她没有写信告诉小余,为的是怕影响他的工作和学习。从这以后,她变得更加发狠起来,每天吃得很少,有时候晚上收工到妈妈屋里接珍珍,顺便就在那儿喝一碗玉米稀饭,回家就不再烧锅做饭了。­干­活呢,她自愿去做最重的,多劳多得,她担粪桶,­干­男社员才能­干­的活路;挖地时,她使用从前小余使用过的那把大山锄。

光­阴­荏苒,秋去冬来。

队里分配时,芳儿名下分得的粮食吃不完,而且,挣回了珍珍住医院损失掉的现款,她手上又有一笔钱了,有了钱,首先给小余制了一件棉袄寄去。

但是,小余的来信渐渐的稀少了,十月以后,整整的两个月,芳儿只收到他一封信。内容也很简单,说是工作很忙,办理芳儿户口迁移郊区的事,跑了许多路。求了许多人,至今仍无着落,那里的生产队地少人多,劳动力多的是,人家不愿再收外来户了。小余的信充满着新的焦虑和忧烦,他说,大家都希望他能做个像他死去的父亲那样的好工人,可是他不争气,半年多了,技术没有一点进步,虽然他­干­活很卖力,可小组会上,同志们还批评他不安心工作。他自己也责怪自己思想上有些“包袱”。在芳儿看来,那字里行间,似乎透露着他对他自己在农村结婚有点后悔似的。

芳儿用一整夜的时间给小余写回信。她想一阵,写一段,想呵,写呵,到东方发白,密密麻麻写满了两张信纸。回头一看,只不过说了一个意思:要他不必挂念她,她很好,生产队的分配也提高了,今后还会更提高,只要展劲劳动,就会有好的生活,她有的是力气,收入并不比一个年轻工人的收入低多少;迁移户口的事,她叫他不必去麻烦了……一句话,叫他只管安心­干­工作,学技术,做个受人尊敬的好工人。

信交出去了,她还特地把小余前几个月寄来的珍珍的一份粮票也寄还给他,叫他多吃,吃饱一点,别亏了身体。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