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周克芹中短篇小说 > 第30章 橘香,橘香(2)

第30章 橘香,橘香(2)

马新如三十来岁,是这群­干­部中最年轻的。当年他从县农业局抽调到这儿来做一把手的时候,人们曾怀疑过他过于年轻,恐怕担不起这个担子。五年过去了,人们早已不怀疑了。他呢,模样变得比实际年龄苍老得多,原来学生时代的一副男中音嗓子变得沙哑难听了,脸上的皮肤黑红而粗糙,浓眉下一双本来黑白分明的大眼睛严重充血,目光严峻,有时,这双眼睛会露出幽默的神态或天真的笑意,但那种时候太少了,生活总是有数不完的问题要他去思考,去对付。庄稼人背地议论说,这个人是个­干­大事的人,将来必定是个大­干­部。县委领导也认为这是一棵好苗子。他整年累月的,除了工作,几乎不想什么。家里有一个老母亲,住在一个小镇上,前些年还参加街道工业做些活路,近年来身体不行,在家养老了。他常常惦念老人,而又很少回去看她,只有在害了病的时候(他有严重胃病,常吐血),回去住上几日,稍好一点便回到庙儿山来。几乎没有人给他提说过亲事,这是很奇怪的现象:一位工作出­色­,相貌堂堂的­干­部,三十岁还打单身。其实说来也不奇怪:城里的年轻女­干­部嫌他工作单位不好,在乡下;农村里的姑娘则认为他是大­干­部,不敢高攀。前不久,县里的郑科长当了郑局长以后,偶然听到一个“内部消息”,说是这位年轻有为的公社书记即将提拔回县里任部长,便决定打这门亲家,先是让湘帆给他送点书报材料,继而通点县级机关的内部消息,后来就送吃的穿的,领回家办招待等等,一来二去湘帆这姑娘的确对马新如由崇拜而产生了爱意,开始把自己未来的生活与“部长夫人”联系起来,加以描绘。她认为自己一定是个贤妻良母,能够把马新如的生活安排得既舒适又温暖……

刚才郑湘帆送来的一个包裹,他没有打开,而那封信,他已经拆阅了。未来的老丈人郑局长在信中这样写道:

“……长期以来,我一直坚决支持你兴办柑橘加工厂,现在也一如既往地支持。虽然,我这几天的日子也不大好过,商业、供销方面告了你的状,银行方面也开始对我埋怨,他们甚至怀疑你能否在今冬投产。银行方面的信心动摇起来,不打算再向你的加工厂贷款。你打算怎么办?望三思而行……听说,县委和政府方面要过问这件事,可能是颜县长亲自来调查处理,据我所知,县委是信任你的。这几年,工作、生产的成绩摆在那儿,是谁也否定不了的,你不用怕。贷款问题,我这里再坚持一下,银行方面我还是有门路的,这几天我不便上山,望你谨而慎之。总之,加工厂是大本钱,前景可观,办成了你我才能在县里说得起话……坚持就是胜利……”

马新如并不太重视郑局长的“声援”和打气。他自己的决心和魄力足以使他顶过一切压力。倒是信中提到的贷款问题使他有点忧虑。颜县长已经来了一阵了,马新如脑子里还一直萦绕着那个贷款问题。目前,他无论如何得设法把银行方面拖住。

“我还提一个问题,”一位年纪大的支部书记发言了,“听说加工厂造罐头的机器还没安装好,几时可以安装好哦?”

马新如回答:“设备基本上搞齐了,安装也快完成了,这是不成问题的。”

“可是我们的橘子再不下树,损失大呀……”

“我们大队倒是下了一部分,可是堆久了也不行……”另一个支部书记说。

话头一开始,发言就恢复了热烈气氛:

“我们坚决不卖给供销社!他拿去赚钱,我们自己不会赚么?公社要坚决顶住!”

“生产香­精­的问题,听说还差个离心机……”

“瓶子,汽水,瓶子在哪儿?广州买瓶子,运回来费力!豆腐盘成­肉­价钱了!”

“没得问题,派人到重庆去了……”

“为啥不能自己­干­?自己生产瓶子,免得又叫人家赚……”

“高压瓶子,困难!又不是眼药水瓶子……”

“喂,喂,我说,我说……是不是再出张告示,禁止社员下山卖橘子?这几天跑得不少哟!”

“你咋个禁止?有些生产队把树子都划分给私人去了,包多少钱一树,他交够你的钱就行,又没有规定他交多少果子……”

“加工厂马上开始收购柑橘吧!”

“要得!你开秤收购,他就不下山了,来回贴路费谁想­干­呵!”

“……”

刘明久敲敲桌子,大声吼道:“你们提的几个问题,都是不成问题的!现在,目前的问题是——他们不单是告了状,还派了人来了,兵临城下了,怎么办?……供销社那个黄胖子今天已经到公社来骂了一阵花­鸡­公……连什么卫生防疫站也来打秋风,说是我们上的工人,没有去县里检查身体,不符合食品工业卫生管理规定,真他娘浑蛋!……大家研究一下,统一口径,咋个顶住……”他说完,下面又闹哄哄起来了,人们大骂以供销社为首的机关单位,卡农民卡得太死,过去卡,现在中央放宽了政策,他们还要卡,云云,闹了一阵,刘明久提出“咋个顶住”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回答,他把目光转向马新如。

马新如把烟尾巴往地上一摔(其实是把缠绕在脑际的银行贷款问题摔开),说道:“‘兵临城下’,哼!明天上午,把他们诸位请到公社来,全请!……不过,不是给他办招待吃油大,我们没有油大给他们吃!有,也不给他们吃!……”

说到这里,人们鼓起掌来。

“对!不给他们吃!过去吃多了……”

“叫他们站在庙儿山顶上去喝风吧……”

“吃!”

马新如继续说:“把他们请来,由我负责安顿他们,大家不必为这个担心。‘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好!就凭你的口才,也能退兵!”

“加工厂马上就开秤收购,叫大家不要下山卖。谁不听招呼,罚款!……这是一。二,对那些串乡收货的小商贩进行宣传,叫他们各自滚蛋,抓住了,罚款!……我们的­干­部,不准受贿,吃了商贩烟酒的,罚款!……第三,进加工厂的人员问题,一律不开后门,管你天王老子,这一点,­干­部要注意,你们的子女,考不上也一样不收……”

马新如的总结发言,­干­脆利落,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说得钉是钉,铆是铆,叫你不得不服。末了,他把眼睛望着角落里坐着的一位老头,问道:

“老邱,你说几句。”

叫做老邱的,约莫五十多岁,白胖,衣帽整洁,叶子烟杆也与众不同:香妃竹的杆儿,苏铜斗儿,白玉嘴子。他是现在的庙儿山公社资历最老的­干­部,从前的乡长,现在的党委副书记。家里修起了四合头大瓦房,儿子、女儿、媳­妇­、孙孙,凡是吃饭不长的,都有“工作”。民办教师,拖拉机手,赤脚医生,代销员,这些是起码的,早些年辰,有些单位招收知青回城,只要过他的手,他就得加个“带头”,否则就给人家打些麻烦,大儿子,大女儿就是作为“带头”叫人家招到大工厂当工人去了的。平常他少有到公社来上班,他对什么都看不顺眼,但他不提意见,保留着批评权到时候才说话,这是最聪明的办法。马新如吃过他几回亏;但他也知道“小马”在县里很受重视,是不大怎么得了的人物,小马之前,没有一位书记不是因为跟他“搞不好团结”而离开庙儿山的。其实他也并不打算当一把手,真当一把手,他也自知是没那能耐的。

听见马新如点到他的将,他忙说:

“没啥说的,时候不早了……”

马新如偏过头来问颜少春:“颜县长,请你说几句吧。”颜少春想了想,说:“今天就不说什么了吧。”

从公社出发到枫树垭大队,说的是五里,山区的小路,没人丈量过,走一走就知道一里比两里少不了多少。去枫树垭要翻两座山,过两条沟,赵玉华放开脚走,得一个多钟头。这是离公社庙儿街最近的一个大队了。

这座山头怪,野草坡上长着许多枫树,别的山头却不长这种树,赵玉华很早就注意到这种奇怪现象了。她取土化验,发现这儿土壤的“ph值”偏高。她想,在这儿种梨树是没有问题的了。因为这个公社成了水果之乡,闻名远近,却偏不产梨,她跑遍全社,只见到几棵叫做“鬼疙瘩”的老梨树,人们又称之为“棠梨”的,果实小,质硬而酸涩。大前年她就怀着极大的兴趣,从外地运来百多棵梨树苗,其中有好几个高产品种,又从县农业局争取到一笔试验费,就在枫树垭大队开辟了一个小小的梨园。这个大队的支书是年轻人,对于各项新的科学试验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在赵玉华的倡导下,搞起了一个小组来从事管理,眼看明年就要试花了,第一年结果将是什么情形呢?特别是那棵杂交以后的梨树,将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像父亲,还是像母亲?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像,要不就根本不结果——这种情形当然叫人失望,但却是育种工作中常常出现的现象。赵玉华对此,心里怀着无比兴奋而又惴惴不安的心情,已经三年了。三年来,她除了指挥全社各个果园的生产管理,育苗,移栽,整枝,施肥,防虫治病,举办各种技术训练班以外,枫树垭这个小小的梨园在她心中占着重要位置,她常往这儿跑。这份工作不是谁叫她­干­的,可以说全是分外的,她不­干­,谁也不会说她什么,她­干­了,也不求什么奖赏。她是自己决定要­干­,并愿意为之付出额外的奔波劳苦。

今天下午,她早早的从公社气象哨那儿得知晚上降温,明天有雨。秋雨过完了,温度直线下降,冬天就开始了。她决定到枫树垭去关照小组的社员们松土和做好幼树包装的准备工作。但正准备出门,被颜少春和郑湘帆的到来耽搁了。本来,她近来的情绪就不太好,不知怎么的,看见那位女售票员花枝招展的打扮,她心中越发不是滋味。她由此而对颜少春也出言不逊,这本来是不应该的,她甚至后悔。因为她是看过那本书的,从书上的记载,她早已对曾经活动在葫芦坝的颜少春产生过景仰之情。

夕阳下,秋风里,如火的红叶飘飘摇摇地迎接着她,枫树垭就在眼前。遍坡枫林,红透了,似晚霞、似篝火,似五月的鲜花,似诗,似爱情……不,什么也不像,枫林就是枫林,红而不艳,美而不娇,朴实雅致,风韵天成。每当看到这景象,赵玉华就会忘记自己的一切劳累和忧烦,心胸开朗,感到生活是这样美好,美得叫人心醉。

小小的梨园在山脚下,背风的沟槽里,山边有几户农家,竹林掩映着茅屋,这一阵,已是炊烟四起。秋收以后,地里的活路不多,山区的庄稼人习惯早早吃过晚饭睡觉。

赵玉华把手掌放在嘴边,高声地叫了一声,立即“啊——啊”之声就响彻山谷。霎时,从各个竹林里,就有几个姑娘大嫂奔跑出来。她们高兴地叫着“玉华,玉华……”像迎接自己远方归来的姐妹。即便是仅仅相隔十天半月,大伙仍这样拉着她看着,端详着,深情地唠叨着“瘦了”“胖了”的……

这样的生活是叫人流连忘返的。

她们在梨园里走了一转。一棵棵亭亭静植的幼树,茎秆上生着细密的茸毛,老叶被风吹落了一些,顶梢的叶片不多了。

“明年春天就要试花了。”

“明年得控制着叫它往横里长,要不,就很难看了。”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