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周克芹中短篇小说 > 第65章 笔筒的故事

第65章 笔筒的故事

卿老师退休以后,离开了柳镇小学,回到百丈泉乡下居住。这一多半是儿子们坚持的缘故。儿子们说,你老辛苦大半辈子,长年独居在外,现在该回家享享清福了。

虽说是家,可老伴已去世多年。虽说儿孙满堂、小辈们大多孝顺,可卿老师内心深处,还是觉得空落落的。当然,他也想对儿孙们尽尽自己的职责。自己教了几十年书,如今柳镇上有一半人是他的学生,其中还有好些个毕业后出外升学,在外面做教师、当­干­部,为国家做事,可自己的几个儿子却没有上过几年学,从小跟他们母亲在乡下务农,靠他那不多的薪水去帮补他们的生活,日子一直过得紧紧巴巴。他感到有些对不起他们的地方。

儿子们自然不知道他的心思。这些年日子好过,手头也宽裕,他们倒觉得老头子每月领得的那点退休工资不算什么。他们各家今天炖­鸡­、明天炖髈,这个请那个拉,叫老头子不知该吃哪家的好。闲下无事,他想下地帮儿子们做点农活,可又不会做,几十年他就不曾认真­干­过,什么都Сhā不上手。儿子们说,你歇着吧,这点活,哪能劳驾你老,你老还是去转山、观风景吧。

百丈泉这地方虽说风光秀丽,可是天天看,也就这么个样子,未免还是单调寂寞。他叫自己学学古人,采菊东篱,独钓寒江,可还是不成,修炼不到那个地步。

日子一天天下来,卿老师老得很快。漂亮的白发明显地枯燥起来,清瘦而高直的身体也有些朝前弯曲了。他常常站在门口,朝路的尽头眺望。百丈泉地处大山脚下,背后是壁立的山崖和深深的峡谷,面前只有一条石板路通向柳镇。这条路上每月有人把工资给他带来。除此以外,柳镇以及柳镇以外的世界仿佛忘记了他,虽然他依然惦念着它们。

一日,柳镇小学的王校长陪着一位年轻­干­部来到卿家大门前。这是秋日的午后时光,家里人都下地去了。卿老师忙请进屋,看座泡茶。王校长介绍说:“这位是文教局新任的二把手,肖副局长。他今天到柳镇视察工作,特意跑了老远的山路来看你老……”肖副局长拍拍卿老师的肩膀笑道:“老师,认不出我啦?我是你老的学生呵!”

卿老师仔细看去,这位自称学生的,约莫二十七八岁,中等个头,脸白皮净,细眉细眼,身穿藏青­色­西装,没打领带,脚蹬圆口布鞋,完全的一副县上领导­干­部的打扮,风尘仆仆的样子,但一时真回忆不起他的姓名来了。

“这是肖国才呵!”王校长提醒道,“柳镇小学出去的!”

“哦,哦……看我这记­性­,真是昏庸老朽啦……”

“哪里呢!”肖副局长说,“你马上就能想起来,那时候我的作文成绩比较好,你不是常夸我,简直是个神童么……”

“哦,哦……是的,是的。”卿老师应承着,心中仍是糊涂。他问自己:我夸过他“简直是个神童”么?也许真的夸奖过也说不定……

王校长说:“卿老师好眼力!”

肖副局长说:“全靠卿老师当年严格要求,高小底子铺得牢靠,我后来中学大学功课都不错。”

“哦……那是你自己努力嘛!卿老师终于想起这位叫肖国才的学生来了,一个成绩平平的规矩少年。”

“我上小学时调皮得很,卿老师把我管得可严啦!”

“当然,严师出高徒嘛!”

这时卿老师又糊涂了。他记不得肖国才有过什么调皮的记录。

肖国才副局长照例地询问了卿老师身体如何、家人可好之后,便背起双手在屋里来回踱步,发表他的关于小学教育是基础以及尊师重教等等重要感想,后来又极为动情地谈起本县经济落后,“盖因”过去长期忽视普及小学教育的缘故……王校长一旁对卿老师悄声说:“老局长即将退休,肖国才就要升局长了。”卿老师早被肖国才的演说折服了,对王校长透露的消息自然连连点头。他认为这样的人当文教局长最好。

这时,肖副局长停止在卿老师的小小的书案前。书案上放着几张过期的报纸和一副老花镜,一看那厚厚的灰尘,便知多日荒疏了。不过,王校长和卿老师都注意到肖副局长的目光停留在那只笔筒上。

在这尘封、凌乱、寒碜的书桌上,这只青玉雕花笔筒可算得上光彩夺目了。

王校长忙凑过去介绍:“这家伙值钱呢!卿老师的心爱之物。”

肖副局长沉思着,说道:“这只笔筒叫我想起许多往事。当年在柳镇小学,我最佩服的老师就是卿老师,不光卿老师的书教得好,卿老师还是最有学问的人。没学问的人哪能拥有这件宝物!那时候,这只笔筒的主人——卿老师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我暗暗发誓将来要做个有出息的人……”

“这不就应了么!”王校长笑道,“看来这笔筒硬是个宝物了!”

“看,”肖副局长将笔筒拿起来,掂了掂,细看,说:“多坠手!多古朴大方!多高贵!多雅致!”

卿老师听着也很高兴,说:“其实来得容易,只花了两升小麦。”

王校长惊问:“这样便宜?”

卿老师喜形于­色­解释道:“土地改革时,一个逃亡地主逃到柳镇来……”

王校长随即肯定地说:“对了,一定是个宝贝了!”

“倒不见得,我疑心它不是真玉,是烧料子呢!”

“不,”肖副局长颇为内行地纠正,“是真的!”又掂了掂放回原位,又说:“其实,我也经常练点书法呢!”

又说了一会话,王校长提醒说时候不早了。

秋阳斜斜的。卿老师依依不舍地送两位贵客上路,一直望着他们的背影消失在石板大路的远方。

这以后,有好几天,卿老师处于兴奋之中。他反复回味着客人难得的光临。肖国才的形象在他脑子里又鲜明又模糊,有时他竟然肯定自己当年的确夸赞过这位肖副局长。说真的,在他教过的学生中,有的固然是远走高飞了,而大多数的还在柳镇,或做工经商或务农,如肖国才这样走入政界为官造福桑梓的,的确是绝无仅有。

这年冬天似乎特别寒冷,要不就是卿老师真的老了。他极不愿出门,多数时候宁愿坐在暖和的被窝里。临近元旦的日子,学校工友送工资和节日的礼品,顺带着捎来一封信。

没有人给卿老师来过信。肖副局长的来信又足足的让老人高兴了好多日子。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