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今日何日兮 > 第15章 凤凰鸣于岐山(4)

第15章 凤凰鸣于岐山(4)

二、恢复农历正朔,为重节气。而阳历则惟以为对国际的外交上,与通商上之用。

三、正服­色­。中国要有自己民族的衣冠。

四、掌史馆。定历史上文明的正统。

五、正音乐。

六、正自然观。

七、统一天下的学问。

为司掌上述事项,知祭院于院长之下设有礼官、乐官、历官、史官、服­色­官、学官等。其中学官是采取对大自然的现象的新发见与其他学问上发见的新知识,而知其故。如老聃司马迁皆是当时最高的新知识人。孔子亦然。拿现在的事来说是,今世纪素粒子与天文学上的大发现及史学上古文明国出土史料,便是要有懂得《易经》与《尚书》的学官来说明其故。

知祭院管这些事,与行政院的教育部及别的部多有关系。现在的行政也是好多事是由有关部会汇同或分工办理的,但那是依于权力的构造,不然就是相补­性­的,而知祭院与行政院的则要是生在一体的。我在这里所提的只是草拟,将来正式制定纲领时,还是要依据《周礼》朝廷是天官与地官,与民间是王官与王民的制度的原则而新之。而现在国会之与政府则是相补­性­的,不好。至其政党,那又只是搭建政治的棚架。西洋的政治学不能想象还可有知祭院与行政院的是生成的一体。

我们今日要细细玩味《周礼·王制》的朝廷与民间,拿现代的新鲜的眼光来看。周朝的民间,譬如说一乡一邑,是王官与王民一同来做灌溉工程、耕作与蚕桑、学校、兵赋、社祭、乡饮酒礼乐等。王官必是士,而政治是教化,王官是好比学校的先生教导学生作业似的发动并参加王民来做这些。其后周礼虽废,周汉以来的新制度里亦还是继承此­精­神,上头是天子春耕籍田、皇后亲蚕,为万民倡,日本的天皇与皇后今尚行此礼,下头民间是应着时节,总开始春耕的第一日,太守与县官必定到场参加,礼式上要先由官扶犁耕一畦带头。《牡丹亭》里即有为杜丽娘之父杜太守春耕临场的风景,此时正是桃红柳绿,田头都是鼓声与饷耕的热闹。

此与西洋的不同是,如拿经济来说,西洋的或是放任的自由经济,或是国家管理的,乃至国家直营的统制经济,美国式的,苏俄式的,皆是讲的统治方法与效能,而中国的则向来政治是教化,产业亦是生在世俗人情的深厚与周遍里。西洋的政治是有关权力统治的要­干­涉,无关权力统治的则不­干­涉,如不­干­涉国民的信仰宗教的自由,即其政治并不遍在。而中国的政治则遍在,却不是­干­涉而是教化,所以不只是灌溉兵赋等事情上,还有行祭祀,行乡饮酒礼等亦是官与民一同。

西洋的政治是­干­涉,所以现代社会只觉处处碍着政府,又靠着政府,动一动是税,国民都被编入了国家的总雇佣劳动体制里。而以前中国的政治是教化的,其实更是遍在于民间的生活的全面,却使人不觉得有政治,倒像是天高皇帝远,不受人管。好的政治是像带子系得好,不觉得有带子。

中国的是基础在祭政一体,故能行于大自然之理,而生于人情。

百事皆举,而一似无为。而西洋的那种权力政治,则于身体是异物。

而今日我们来再建中国的礼乐政治,是先要从文化运动做起。

今日先要正学问

读南北朝史,晋末五胡乱华,其中成气候者如北魏,是有高允等劝农桑,兴学校。苻坚也是有王猛教其劝农桑兴学校。而其他如刘渊石勒等不知为此,所以都是像飘风不终朝。晋朝亦不但以王谢风流闻名,王导等也是兴农桑与学校打了东晋的基础的。因想起我小时候看《三国演义》只知爱一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却全不去想到魏吴蜀如何兴农桑与学校。而其他黄巾与袁术等则皆因没有做这些所以随即都败亡了。

小时候如此读书尚可以,更误人的是宋儒的影响,七百年来中国读书人多是不知时务,成了像贾政与《儒林外史》中人,及至挨了西洋的耳光,才知原来是还有政治学,经济学,要讲物质,自己既一向没有,就都依了西洋的,照西洋办学校,照西洋搞政治,照西洋搞经济,学也学不及,追也追不及。大家争正统,却是争的西洋的正统,彼时惟有孙中山先生立起了中国的正统。但是大家也不了解。

中国的事真是孙中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政治制度是孙先生给起了草稿,今有着个五院的中央政府,

经济亦孙先生给起了一个草稿,今可是惟存原则,未立制度,现行的经济制度多只是依照西洋的。我们前面已说过要设立知祭院,这里还要来说如何建立中国自己的现代的产业制度。以及正学风。

过去史上承大乱之后,建国的顺序是劝农桑,兴学校,但现在却是要正学风在先,因为今时中国的文化人以西洋的思想为思想,这点不教正之,中国的问题无从谈起。

今时要正学风。还有是正学制。

正学风是以今世纪的学问上的新发见,来见证中国文明,更以中国文明来统一天下的学问。目前先要做的建立新的常识:

一、生灭变易的宇宙观二、中国文明是世界文明的正统的历史观三、行于逻辑而有逻辑以上的创造观以上三项,今若得政党来发动成立研究班,分批招集学校与出版界传播界文化人施以再教育,可以收效最速,又如果知祭院成立,这就可由知祭院来做。但是现在只可由“三三”来作为一个文化运动的方式来开始。

还有正学制,则是要把学校分为二种,一般的学校与士的学校。士的学校是譬如现在亦有党务人员养成所与军政大学,但士的学校的教学,是要以中国的经书为本,而于天文、数学、音乐、物理学、文章美术皆知其最高之意,与知民间之现实,天下的形势与兵机,而归结于对应大自然的五基本法则以行于礼乐政治,乘历史的气运变化以日新。士的学校是要如此的育成以士为政之士。

而其他一般的学校,则为育成一般生活技术与工艺之人,如农业学院、科学学院、美术学院、商业学院等,但亦皆要有必修课教其知有中国文明与伦常礼义的人世,自小学至中学即要培养其知对大自然的感欣,与对人对物的好情意,再教以今时的一般的正确的常识,以之为生活的新鲜,觉与理知,此是国民的基本教育,士的学校与一般的学校皆要有此。

wWw:xiabook.com下——书——网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