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今日何日兮 > 第21章 天际远雷(4)

第21章 天际远雷(4)

二、佛法有言“既非一,亦非二”,乃是来自“无的意志与息可以说是一个,也可以说是两个”,因而得以确切的明白了“真

如”二字。

三、量子论所言“光即是波,亦是点”的道理也随之可以明白,同时亦可见将这道理解释作相辅­性­原理的波尔等人之无知。

四、素粒子是点,同时又是云状的叆叇,是物质,亦是象征,亦可说两者皆不是,这些皆可从此而明白。

五、由于无的意志与息可以说是一,也是二,亦可说两者都不是,因而科学方法上的○×方式真个是太粗浅太简陋。而根据辩证法来决定是非的方法,亦是一种无知的作为。

六、是故,宇宙的一元论与二元论,必然是粗浅而简陋。

七、因此,诗乃是在是非之中,同时又是超越是非之上,织田信长与西乡隆盛等的所作所为,也就很难断定是非了。

八、“开天辟地之前的混沌如一只­鸡­蛋”亦是从这第一个法则所得的启示,息是蛋白与蛋黄,意志是其­精­。

九、古代巴比仑人以及我们祖先所言的众神与灵种种,亦得以解释作“神是大自然的无的意志,灵是灵气,也就是无之息。”

十、由此可以确切的明白,以物质为主的产国主义社会是无明的。

文明是人类悟得了一个“无”字才开始的,如不知大自然的意

志与息,就无从知道无。而感知了­阴­阳,循其各方面的变化,明白了万物应有的造形之后,诸般学问就可以统一到一个体系里。像这样将天地之间的诸般道理予以学问化,亦即使其成为放诸四海皆准的万法之法,成为学问中的学问的,便是《易经》。至于西方,如希腊等,在奴隶社会与征服的污染之下,忘却了学问的依据所在,不知学问的统一体制与各自的分际,徒然在那里一味的嚷着数学最宝贵、科学最真实,在从事以西式思想为依据的学问的学者当中,也有几个人走到了所从事的学问的尽头,只瞥一眼外面的大自然便大受冲击,对多年来自己所事的学问的界限发生动摇,止不住怀疑了起来。希腊的毕达格拉斯与今世纪的爱因斯坦如此,日本的冈洁与汤川秀树亦如此。

13

毕达格拉斯毕竟是将一切赌注于自己所从事的这门学问的一个人,他在无理数上发现了数学所无法达到的界限而深受打击。最近在电视台的教育节目中露脸的一名讲师,有次曾以极其轻率的口吻说什么无理数的问题如今已经解决,听到这个,我不禁哑然。若能对应无理数的话,那可真是一桩绝对­精­密的大工程,可是数学做得到吗?数

年前在一次旅行中,我曾经向同行的世界的数学家冈洁作一番确定­性­的求教:“我以为数学并不是绝对­精­密的,事实如何?”冈氏答以:

“不错,数学并不是绝对­精­密的。”后来又略略的看过美国某数学家在他的着书里虽指摘出几何学原理上的若­干­错误,但他并不知几何与数学这一类的学问并非绝对­精­确的。比起毕达格拉斯在关乎数学本质方面的感觉上那种鲜明,西洋后来的数学家简直是全然无感。

再就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晚年钻研将重力场与电磁场统一起来的统一场,考虑到空间必然有非对称的两层共变转,从而发表了可以说明宇宙一切现象的四个方程式。然而,单凭统一场理论是无法对应有生命的东西的。

又有一次,也是在电视上的教育节目里看到一个受­精­卵运动分裂,变成无数细胞的集合体,随着运动一路生长下去。其运动起初是一开一翕,慢慢的变成一团漩涡。这时当然尚未有呼吸器官,正可以感觉出那正是息在呼吸。同时亦可明白那运动除了是息的呼吸以外无他。然而,既然尚未有脑与神经,那末,其呼吸与运动是从何而来?答案是那是源自大自然的无的意志使然。又,从一个同样的细胞,随着增殖,而各自成长为脏细胞、骨细胞、皮肤细胞、毛发细胞、神经细胞、脑细胞等等,这亦皆是无的意志使然。而这个

阶段的运动,并非出于重力与电磁场的统一场法则,而是在意志的所策之下作了这样的运动,随后才产生了重力与电磁场。

完成了生长的身体,遂变得不太容易感知其是在这种无的意志与息的发动之下成长来的,尤其是无机物,更是被视作全然决定于重力与电磁场的统一场法则。其实,无机物亦是源自大自然的无的意志与息,而重力与电磁场则只是其表现出来的结果,不是原因。

统一场理论只不过是积木式学问的再下一层功夫而已。爱因斯坦的伟大毋宁说在于他来到了他物理学的尽头。他跳出相对论的框框,为了主张“有绝对因果”而与波尔等人发生论战,虽然视野不明,总也几几乎触及了大自然有意志的这回事了。此外,尽管他不明白非对称的所以然,但他也总算觉察到了非对称。

纵然如此,毕达格拉斯和爱因斯坦都没能分别做到放弃数学与物理学。放弃数学的第一个人是冈洁。他断言数并非绝对­精­密,又说数学的内容是很浅的。关于自然数的一,我曾向他请求一个确定道:“用巴特兰·罗素的集合来解释这个自然数,是否错误?”

冈氏当即明白的回答我:“以我长年的研究经验看来,你说的没有错。”其实,自然数的“一”以及几何学上的点之类的问题,原与无理数的问题有关,但古希腊的数学家并不想去明白自然数的

“一”以及几何学的点的意义。唯有冈洁一个人摆脱了数学。

数学因发现了无理数而暴露了本身的界限。毕达格拉斯尽管恼恨不甘,却不肯予数学以一个正确的再评价。与这情形相似的是物理学因着素粒子的发现,而无可奈何的面临了究极的自然,随之暴露了物理学的界限。为此,汤川秀树试着从根底上去重估物理学的价值。他反省道:“也许物理学根本就不是学问的主­干­。”然后断言说:“物理学原理发现方面的工作,该已接近尾声。”汤川秀树在今世纪前半期,于物理学和天文学上曾有过大发现,到了后半期,则一再呼吁吾人极需要足以解说所发现的这些现象之所以然的一种新哲学。然而,他自始至终都认为自己是个物理学家。

14

而如若懂得用大自然的五基本法则来统一诸般学问,则无论数学或物理学都可以在其各自的岗位上,乐于为文明之世尽力。

若不知大自然的五基本法则,你就是再不甘、再反省,抑或纵有过天才­性­的闪现,亦是枉然。毕达格拉斯虽留意到数有男女两­性­之别,却不懂得­阴­阳。爱因斯坦对大自然的无的息毫无所知,只晓得轻率的发表其宇宙膨胀说。相对的,英国的天文学家里亦有人高

谈“定常宇宙论”,其实,两者都不知大自然的无之息,焉能明白宇宙为何物?

大自然的无之息是无限的,相对的,以之作背景的银河系群却是有限的,那末,宇宙究竟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答案是可以说两者都不是,也可以说两者都是。爱因斯坦去世二十余载之后的今日,天文学上,借着装设在美国威尔逊山上的超大望远镜,已经可以看到八亿光年到一百亿光年那边的天体了。但是不知大自然的无之息,焉能测知宇宙到底有多大。固然用大望远镜看过去,极远极远的天边的星群,的确正以惊人的速度,向更远的地方飞去,但是这种现象就可以拿当宇宙正在膨胀的证据么?

www/xiabook/com下 -书- 网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