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这儿有一把伞正在咕噜噜的旋转,伞轴转动缓慢,伞沿却以数倍快的速度旋转。整个天体也都在自转。确实的数字是记不清了,总之,我们的银河系转一圈也许要费时几万年,但与我们银河系的大小比例起来,整个天体转动一圈,只怕要花上较诸几万年多上数兆倍的时光。从我们地球去看全天体边际上的星群,就跟自伞轴望伞沿的原理一样,附在伞边的某种标志纵然看似随着旋转而远飞去,但这并不就意味着这把伞正在膨胀,同理,宇宙也没有在膨胀。
15
爱因斯坦的相对性理论作为观测物质现象的方法,确是相当完美,但物的本体并非如此。相对论所言“物质、运动与时空原是一个”是没错,只是自然界的东西皆有意志与息,好比一块石头亦有思,是一个绝对的存在,河水也有无尽的意思,是个永恒的存在,这才是自然界万物的本体。单凭一个相对性理论,是无法知道这些东西的本体的。在相对性理论看来,物质的模样但凭观测的坐标,这倒也是把物体看得比较正确的一种方法,然而,你必须明白,自然界的东西本就与观测无关的自有其存在的样子。大自然有意志与息,有意志,则中心自成;有息,则自然而有“场”。同其他的东西虽不属对等关系,亦自有其坐标,这叫做使万物自如。相对性理论近乎西画远近角度的距离法,当然不无用处,但文明的修行与造形,却在于去观照万物自在自如的样子,且与之相亲相知。单靠相对性理论,是完全谈不上文明的修行与造形的;我们必须弄清楚这一点才好。
相对性理论在素粒子的发现上帮了大忙,令人感到讽刺的是由于素粒子的现象,反倒把相对性理论的缺点暴露了出来。尽管相对性理论否定了以太的存在,但在素粒子现象中,如无以太的存在,
那就无从解说。其实若把以太改说成大自然的无的息,要容易明白得多。素粒子是物质、亦是象征,是点、同时也是波,这种现象乃是素粒子本身的样子,而并非来自观测,换言之,并不合乎相对性理论。而汤川秀树偏偏执着于相对性理论,坚持宇宙并无本体,只有宇宙观,这是因为他不读《易经》之故。
三、无限时空与有限时空的统一法则
大自然既有意志与息,就该有阴阳,有阴阳就有时空、有连续与飞跃、有循环,这五个大自然的法则作纵的演绎中,横的幅亦随之扩张开来。然而,几何学的五个自理与数学上的若干公准,还有牛顿力学上的三法则,皆是横断面的,他们于这一类的自理与公准与法则何以存在,这些自理与自理之间、公准与公准之间乃至法则与法则之间全置之不问。
量子论与相对性理论在物理学上确是开辟了新境界。量子论说物是点、亦是波,是连续的、同时也是不连续的,量子论有意藉此来摆脱“物从开始就是二元的”这个物理学的框子。而相对性理论则认为物质、运动与时空为一,亦是想跳脱“从横断面去看物”的
物理学的框框。然而,若不知大自然的意志与息与阴阳,则无论量子论或相对性理论,纵有过些许智慧的闪现,亦无法解决问题。
佛教的因缘论与数学或几何学因果论皆是源自横的,至于取代了静止性逻辑的动性的辩证法,但同样也是由横断面而来。相形之下,《大学》所言“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从而可知去观照宇宙活泼生动的演绎的思想有多伟大。
大自然的意志与息原为一,因此,从纵面看来,阴阳为一,以及物质、运动与时空为一的道理即可明白。
汤川秀树说素粒子不可分割,是了不起的见识。物质分割不尽,无的意志与息更是原本就不可能分割。而素粒子是无的意志与息将成物质,犹未成物质,是物质之始的个体,所以是不可能再分割。
不仅素粒子如此,素粒子就是变成原子、分子,甚至成长而为山河大地、草木、动物,但物之初就有了的“无”的意志与息仍然发生作用,所以具有绝对的一。老子称之为太一,又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孟子也说“仁者无敌”。
话题似乎扯大了些,还是拿近在身边的事情来说罢。中国与日本在音乐上有着不可分割的绝对精密的音,又书画上亦有绝对精密的点、线与色彩。由于我们的文明有这种开悟了的地方,所以听到汤川
秀树所言素粒子不可分割的话,我就非常高兴而格外能够明白。
然而,西洋人可不是这样。罗素说自然数之“一”只是成群的个体之类的东西。今时苏俄的物理学者扬言:“素粒子若非由内部的对立所构成,就会很不方便于辩证法的矛盾论,且那么一来,煞费苦心发现出来的量子论与相对性理论,就会变得枉费心机了。”唯是以我看来,量子论所谓的是点,同时也是波,其实就是“一”的姿。而波尔却解说是相辅性,即并非“一”,而是由“二”所组成。至于相对性理论所给予我的闪示,是令我非常高兴的明白了物理学上原以为互不相干的物质、运动与时空,原来是由同一种物演变出来的。但波尔偏说所有的物的存在皆是相对的,并无绝对的存在。
在我们看来,一朵花亦有它绝对的存在,西洋人却认为绝对的存在只有一个耶和华,且是带有排他性的。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懂得时间与空间为一这回事。宇宙这个名词的解释是上下四方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是把时空合而为一了。又世界这名词,世指时间,界是空间,亦是将时空合一。而中国与日本的庭园,虽只数平方公尺的空间,亦有泥土与青苔之亲,
只因那儿有几棵竹子、一块石头,就令人有万物历然皆存在的感觉,望着这些景物,心旷神怡之余,禁不住有岁月悠悠之思。这是有限空间升华而为无限空间,在短暂的时间里创造了无限的光阴之故。而竹子、泥土与青苔的配置虽是静态的,你却仿佛可以听见生命绽裂的声音。此刻,人与天地万物浑然成一逍遥游,因为物体、运动与时空已合而为一。如此看来,相对性理论也变得满有意思,满好玩了,可惜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没有游玩的情趣,缺乏无限的风景。这是由于东方的庭院具有大自然的意志与息,而相对性理论却何以没有的缘故。
不仅庭园,日本史上的风景亦复如此。例如平家与源氏之战,那种无尽的山河之思,似开悟又好似未开悟,以及古今的虚幻无常与当年现实里的那种死生哀乐之情,至今仍然流传在平家琵琶里。
江户幕府末期的维新与明治天皇的治世,亦有一番巨大的行动,成为山河岁月无限的风景。
至于西洋的历史,却是有行动而不成其为风景,因为除非在无限时空里,是不可能有风景存在的。
无限时空在于大自然的无的意志与息行将成物质而尚未成的边际上,是故,不可能只有一个无限时空,无限时空必然与有限时空共存。
然而,若单是物质的有,就只有有限时空,而不成其为无限时空。
基督教的圣经说耶和华创造天地,那么,耶和华是置身天体之外创造了天体的么?这就成了空间的问题了。又圣经上并没有说耶和华创造了时间,时间是早在耶和华之前就有了的呢,抑或根本就没有时间这种东西?加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又扬言“撇开了物体与运动的时空问题是不存在的”,这下子总算解决了这个问题,但这么一来,同耶和华神之间的关连又怎么说?叫人不得不产生不周全之感。
佛教有鉴于这个不周全,认为神是渺小的,物质的存在才叫可疑,有限时空亦只是妄识,末了甚至连无限时空也否定了,返回到称作涅盘的究极的自然。究极的自然不用说连无限这个字眼儿都不存在。
然而,无的究极的自然并非大自然,物质的有的自然界亦非大自然。大自然是《易经》所谓的易,是无与有的生生变化。而从这变化中见出物体与运动,见出有限与无限的时空,且去创造它,这便是文明。因此,东方的庭园是神圣的,东方史上的风景亦是神圣的。
空间与时间皆有大自然的意志与息,所以《易经》里称空间之场为位,又称时间为时义。时间是有义的,道元禅师称之为“有时”。
若与无限时空绝缘,有限时空即会腐坏。今时的产国主义社会,将有限时空填塞得满满的,一切都在朝着毁灭的路上冲刺。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