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湿为阴邪,重浊黏滞,可以影响气机流通,妨碍血液运行。若湿邪久郁,遏而热化,也可湿浊与热邪胶合为患,表现为湿热熏蒸,会导致颜色晦暗不明,面布黄褐斑,皮肤疱疹反复,甚至出现损容性皮肤疾患如结节性红斑等。这种病症与现代医学的代谢失调而造成过氧化物——“垃圾”堆积皮下十分相似,可选取健中运、化湿浊的中药,内服或外用,也可组合成药膳“寓医于食”,均能达到美容的效果。
厚朴又名川朴、卷朴、筒朴、鸡肠朴等,为木兰科木兰属落叶乔木干燥的树皮、根皮或枝皮,味辛、苦,性温,入脾、胃、肺、大肠四经,能行气宽中,化湿除满,化痰平喘。《别录》称能:“下气,疗霍乱及腹痛胀满”,甄权认为可用以:“治积年冷气”,王好古说其:“主肺气胀满,膨而喘咳。”本品含多种生物碱、挥发油、皂甙等成分,能化湿宽中,消积运脾,女性因湿滞而致颜面不华、肢体臃肿者,可用此做成药膳食之。
藿香又名广藿香、土藿香,为唇形科藿香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藿香的干燥全草,味辛,性微温,入脾、胃、肺三经,和中止呕,芳香化湿。《别录》称能:“去恶气,止霍乱心腹痛”,张元素谓:“助胃气,开胃口,进饮食”。它含有多种挥发油、生物甙等成分,能有助消化,促进代谢。
大腹皮为棕榈科热带常绿乔木槟榔的干燥果皮,味辛,微温,入脾、胃、大肠、小肠四经,可利水渗湿,下气宽中。《大明本草》称其:“下一切气,止霍乱,通大小便,健脾、开胃,调中”,《本草纲目》谓:“消肌肤中水气浮肿,脚气壅逆。”本品含多种生物碱、纤维素、挥发油、维生素和钾、镁、磷等微量元素,能健体充肌,秀身美颜。
苡仁又名薏苡仁、米仁、薏米等,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薏苡的成熟种仁,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肺、肾、胃、大肠五经,功能健脾利湿,消痈排脓,蠲痹除痛。《本经》称其:“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久风湿痹,下气”,《本草纲目》谓能:“健脾益胃,补肺清热。”本品含薏苡仁油、薏苡仁酯、薏苡仁素、β-谷甾醇、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B1等成分。可增强免疫功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并对心脏和子宮有兴奋作用。因其能祛湿浊、利筋脉,故常被用于健体丰胸、祛斑增色,是一种药食两全的物品。
木香有广木香、川木香、云木香等,为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的干燥根,味辛,性温,入脾、胃两经,芳香健胃,行气止痛。《本草衍义》称:“木香,专泄决胸腹间滞塞冷气。”本品含挥发油、多种维生素、锌、钙、磷等成分,对于脾胃不和、气滞腹胀、消化不良而致体腴肢肿,或颜色晦暗者,有很好疗效。
芡实又名野鸡头、鸡头米、鸡头子等,为睡莲科芡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芡的干燥种仁,味甘、涩,性平,入脾、肾两经,有补脾、止泻、固肾、涩精的作用。《本经》称其:“补中,益精气”,《本草纲目》谓:“治小便不禁,遗精、白浊、带下。”本品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胡萝卜素、维生素C及钙、磷、铁等成分。所以不少古代文献指出,久服芡实“益精强志,聪耳明目,通五脏,好颜色”。因此女性如能经常用本品煮粥、烧羹或煲汤,不单味佳,并能健体美容。
茯苓又名云茯苓、白茯苓,为真菌纲担子菌亚纲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类球状菌核,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胃、肺、肾五经,能健脾补中,利水渗湿,宁心安神。《本经》称其:“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利小便,久服安魂养成神”,王好古说能:“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本品含淀粉、茯苓酸、蛋白质、脂肪、卵磷脂、组氨酸、胆碱、钾盐及茯苓糖等成分。茯苓有强心降压、和胃健脾、利尿消肿、抗菌、降糖等作用,可药食两用,古代就用以制作美容食品,如茯苓饼、茯苓粥等。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