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概括了这场战争:“在特拉法尔加角海战中的失败者并非法国舰队司令维尔纳夫,而是拿破仑;获胜的不单是纳尔逊,而是被挽救的英国。”
不错,这句话背后是暗示以法国为代表的陆上霸权败给以英国为代表的新兴海上霸权。这标志着“海权时代”的发展和前进,也标志着“陆权时代”即将结束。
另外,说到大国与海权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岛国--大不列颠。
在这个国度里,任何一个地方距离海岸线的长度都不会超过75英里,可能正是这个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使得这个地理小国比任何一个国家都重视海洋,这也是“日不落”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在英国身上我们不难发现“海权”对于一个国家尤其是一个大国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依靠海洋的英国人得到的不仅仅是几块面包、几包茶叶、几个金币那么简单,他们得到的更多的是物质财富所无法比拟的东西。
中国在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时期,也开创了辉煌的和平航海新时代。但可惜的是,郑和七下西洋不是为拓展海外市场,更没有侵略的目的,他不惜耗费财力只是为了施展“天国的恩惠”。到了1433年,明宣宗下达了严厉的“禁海令”,禁止沿海居民从事外贸活动。于是,约有千余艘船舰的明帝国就这样放弃了海权,告别了大海。
海权对于一个大国的意义是非凡的。过去,孙中山清晰地认识到这点,陈独秀也曾直言,国“无海权如人无手足”。
海洋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全,它还具有相当丰富的资源。
海洋是人类生存的资源宝库。据估算,仅海洋生物资源就完全可以满足地球上300亿人口全部的蛋白质需要,可供捕捞的水产品达2亿吨以上。矿产资源更是丰富,仅大陆架的可开采石油储量就达2500亿吨,是陆地储量的3倍。天然气的探明储量超过80万亿立方米,海底锰结核中的镍按上世纪80年代消耗量可供人类使用2.4万多年。海水中含有5亿亿吨盐类,这些盐类含有数十种元素。
现在依然有数据在估算,海洋大约蕴藏着2000亿吨镁、137亿吨铁和钼、500亿吨钾、95亿吨溴、50亿吨铀、40亿吨锡和铜、27亿吨锰、7亿吨钴、4亿吨银、500万吨黄金和其他金属。也就是说,每一立方公里的海水中含有价值达10亿美元的各种贵重金属。
完全可以这样说:“海洋就是一个聚宝盆,就像是阿里巴巴的藏宝山洞。”如此重要的宝库,就是在现代也是人们争相夺取的明显理由。
世界强国都有着自己的“海权时代”。回顾历史,你会发现海权维系着一个国家的命脉,而谁控制了海洋,谁就等于掌握了世界的命运。
中国古代海航家郑和也说过,“国家欲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危险也来自海上……”没有海权的大国是没有未来的,海权关乎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而要拥有强大的海权,就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
如此一来,关于海权的争夺就必然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于是,在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除了各国的海军之间的冲突和战争被记录在人类的史册中之外,人们与海盗斗争的次数也不断累积了起来。
海权时代至今仍未结束并且还将继续,或许是几百年,也或许是几千年甚至更长。
2.进入他们的世界
翻开历史的书页,海盗的历史可以说是无闻的。我们可以看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却难以看到海盗的踪影。但是,历史也不会就这样埋没那些曾经创造历史的人。
海盗在走出隔离、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同样也留下了令人着迷的闪光点。而这些充满神秘的足迹又将这些曾在七大洋上横行无忌的人推上另一个精彩的舞台。
流传至今最早提到航海和海盗现象的资料来自东地中海地区。
小亚细亚沿岸多海湾,地中海东部多岛屿,这就为海盗提供了理想的自然隐蔽所。海盗们喜欢选用离海上通道较近、隐蔽较好、石多水浅的地区作基地。
早期的海上民族是以爱琴海的克里特岛为中心,居住在小亚细亚南岸及叙利亚沿岸的居民。他们是拥有优良航海技术的海洋民族。从公元前1200年前后开始,便在东地中海沿岸地区进行凶猛的海盗行为。但是他们的海盗行为并不是袭击航行中的船只,而是组成船队,大举入侵陆地,加以掠夺。当然有的学者认为海上民族在东地中海沿岸地区进行的海盗行为是民族大迁移的一种形式。对于这种说法,学者们尚无统一的定论。
埃及新王国留有跟海上民族对抗的记录,他们在公元前1230年、1149年、1192年受到海上民族的大举入侵,根据他们留下的记录显示,这些海盗身材魁梧,手持圆形盾牌并戴着有鸟类羽毛装饰的头盔。每当受到攻击,埃及军队总是奋力抵抗,双方损失都很惨重。当埃及人胜利时,埃及兵会切下海盗们的手献给国王。
在英文中pirate(海盗)这个词大概是在公元前140年被古罗马史学家波利比阿第一次使用。希腊的史学家布鲁达克在公元100年左右给海盗行为下了最早的定义。他形容海盗为那些非法攻击船只以及沿海城市的人。而历史上留下来的最早记录是关于地中海的海盗。
地中海最着名的海盗就是腓尼基人。
跟海上民族几乎在同一时期出现(比海民稍微晚一点开始活跃)的是很有势力的腓尼基人。腓尼基是古代地中海东岸地区一系列小城邦的总称,位于黎凡特海岸中部的狭长地带。北起阿拉杜斯,南到多尔,长约320公里。
“腓尼基”在希腊语中是“紫红色”的意思。相传当时埃及人、巴比伦人、赫梯和希腊的贵族与僧侣都喜欢穿紫红色的袍子。可是令大家很郁闷的是,袍子上的颜色很容易褪去。他们注意到,居住在地中海东岸的一些人会生产一种绛紫色的染料,所以总是穿着鲜亮的紫红色衣服,似乎他们的衣服永远不褪色。这实在是太引人注目了,因此大家把这些地中海东岸的居民叫做“紫红色的人”,即腓尼基人。
腓尼基人所占有的这片土地不适宜农耕,却非常适合从事海上贸易。腓尼基人是很厉害的贸易家同时也是着名的航海家。他们利用北极星发展夜间航海的技术。
歌德在《浮士德》里写道:“谁也不会问:‘这是谁的财富?哪里来的?以什么代价?’战争、贸易和海盗--同一事物的三种形式。”歌德的这段话可以最好他明为什么腓尼基人会成为海盗。
战争、贸易和海盗在古代从来都是融为一体的。现今的社会有国家间的贸易协定保证了海上交易的安全,而古代这种贸易协定是不存在的。在从事商业活动时,腓尼基人也进行海盗活动。据史学家研究,他们有最好的投石战船,他们的弩炮战船攻击速度比其他一般的战船快,这为海盗活动创造了条件。腓尼基人经常采用的战术是速战速决,他们到了一个地方靠岸后,立刻寻找目标,一部分人进行贸易,另一部分人则在贸易的幌子下进行劫掠。一旦得手就迅速离岸而去。
..:小``说".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