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中国飞天大传 > 3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

3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

航天员环控生保系统的问题还在那里悬而未决,飞船接下来的一轮测试中又发现了重大问题——返回舱惯­性­测量组件液浮陀螺出现了故障。

一个定向陀螺被卡住了。

无论是飞船系统还是其他方面的专家,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即就像是大热天走进了冰窖,浑身上下从里到外直发冷。

陀螺是飞船GNC分系统的核心部件,行内称其为飞船的眼睛。飞船之所以能够在茫茫太空中准确地沿着轨道飞行,全靠陀螺给它提供定位的基准信号。陀螺如果出现故障,飞船的正常运行和返回就根本无法保证。

定向陀螺也安装在返回舱底部的夹层中,无论是要检测维修还是替换,都必须拆开飞船的大底。

说起来,谁都明白应该打开大底,换掉这个发生故障的陀螺。可鉴于前面所说到的那么大的风险,就都不敢轻言了。飞船专家们讨论再三,还是想放它一马。和其他重要设备一样,陀螺也是双备份的,出问题的只是备份,另外一台主份还可以起作用。

根据多年来发­射­卫星的经验,设备主份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就可以实施发­射­。

开会研究的时候,发­射­场总设计师徐克俊的态度最坚决:飞船决不能带任何问题上天,所有的疑点都必须消除在地面,这是发­射­场质量监督体系多年来一贯的重要原则。至于说飞船上面还有备份,虽然不能断定它一定完不成任务,但总是没把握的事情。备份从来都是留给飞船上天以后备用的,如果地面上就用了备份,上天后再出了问题用什么?那可就成了大麻烦了。

究竟拆不拆飞船大底?

发­射­场指挥部连续几天开会讨论,各系统总设计师和总指挥一直争论不休,难下决断。

一开始,发­射­副指挥长张建启也是不大愿意开大底的,因为飞船里面的仪器有好几百台,元器件大约有7万多个,信号线也是成千上万。万一不小心碰坏了哪根线,碰到哪个仪器了,都会形成新的致命问题。再说了,好好的这么一个飞船,把大底给打开了,许多问题都无法预料,谁敢保证不出一点儿差错?那几天真是吃不下睡不着啊!王永志这个时候也很慎重,他是整个“921”工程的总设计师,责任重大,天天听大家争论,衡量来衡量去,认为总还是有个备份,不开大底也是有一定把握的。他说,我虽然在发现陀螺问题之后彻底下了决心,觉得再也不能就这么随便把故障放过去了,但心里也不是那么踏实。大底开坏了,我们是罪人,不开大底,不把这个问题解决掉,最后真的因此而造成飞船工程失败,我们同样是历史的罪人。

飞船队伍既然认为从技术上很难解决开大底这个问题,主张拆大底的专家和领导们也觉得应该认真考虑他们的意见。张建启那时经常去试验队聊天,这几个月天天在发­射­场一起泡,大家相互都已经很熟悉了。北京卫星制造厂副厂长张志礼是飞船总装试验分队的队长,张建启便找到他,说起了开大底的事情。

张志礼很有经验,他这些天也一直在想开不开大底的问题,并且已经细细捋了一遍开大底的几十个要紧环节。见张建启来问他,张志礼立即转身拿出厚厚一叠纸。张建启接过来一看,是一份《开大底五十条风险与对策》。

张志礼说,这是他在组装飞船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开大底可能出现的风险基本上也就是这么五十条,只要把握住这五十条,加倍小心,仔细­操­作,开大底完全可以。

张建启立马兴奋起来。

他高兴地看了半天,对张志礼的“五十条”大致做了一遍分析,又问了许多问题,张志礼都一一作了回答。张建启心里一下子就感觉到明朗起来,觉得可以下决心开大底。

根据张志礼的《开大底五十条风险与对策》,张建启很快和王永志等人交换了意见。但由于发­射­场指挥部内部仍然有分歧,只要一开会研究,马上就吵成了一锅粥,不好定,张建启便给北京打了电话,向工程副总指挥沈荣骏汇报了大家讨论的情况。

书包 网 想看书来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