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四年五月
初夏时节,群芳已过,只有那深深浅浅的绿彼此别着苗头。天气虽已开始转热,但晚上还是丝丝凉意。我靠在桥栏边,望着水中随波一荡一漾的弯月,嘴里喃喃念道:“才始迎春来,又送春归去。”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宫中的生活,渐渐适应了。
……
这一日,阿哥们竟然难得地来的整齐,朝堂上吵吵嚷嚷,好不热闹,我仔细一听才明白,他们是在为是否禁教争吵。www@
……
康熙皇帝是个思想开明的皇帝,康熙初年,钦天监汉官与在华西方传教士发生了一场“历法之争”。通过这场争论,康熙帝认识到西方科学的先进性。他大胆起用传教士,利用他们的知识为朝廷服务。传教士们为清廷观测天象、推算节气历法、制造天文仪器、编纂天文书籍,为西方天文学的东传,和中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他们还设计和制造火炮,为平定三藩之乱立下功劳。并充当宫廷教师,为康熙帝讲授西方科学。这一切使康熙帝十分满意。康熙三十一年,康熙帝颁布了著名的“宽容敕令”,公开解除禁令,允许传教士在中国自由传教。因此,天主教在中国顺利发展,中西文化交流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其实,从明朝起,为了便于在中国传教,以利玛窦为首的一批耶稣会士顺从中国礼仪,对于教徒的敬天、祀祖、祭孔均不禁止。然而,利玛窦去世之后,耶稣会内部却对此产生了争议。
康熙三十二年,担任福建代牧的法国外方传教会士颜当突然下令,禁止辖区内的中国教徒祀祖敬孔,从而引起长达数年的礼仪之争。
……
康熙三十九年,闵明我等耶稣会士联名上疏,一方面表明耶稣会士对中国礼仪的看法,一方面请求皇上颁谕,证明中国礼仪与宗教无关。收到奏疏的当天,康熙帝就朱笔批示:“这所写甚好,有合大道。敬天及事君亲、敬师长者,系天下通义,这就是无可改处。”耶稣会士收到之后,立即派人送往罗马。教皇格勒门十一世无视康熙帝的看法,于康熙四十三年作出了关于禁止中国礼仪的决定,并派遣多罗出使中国,解决礼仪之争。
康熙四十四年,多罗抵华。康熙帝接见了他,对他以礼相待。康熙帝耐心地向多罗解释中国的礼仪,说明祀祖、祭孔、敬天决不是迷信。他明确指出:“中国之行礼于牌,并非向牌祈求福禄,盖以尽敬而已。此乃中国之一要典,关系甚巨。”并强调:“尔天主教徒敬仰天主之言与中国敬天之语虽异,但其意相同。”可是,多罗却顽固坚持禁止中国礼仪的立场。
后来,多罗又派颜当入京,让他向康熙帝论述教廷有关礼仪之争的决议。颜当只会福建方言,不懂北京官话。他与康熙帝的对话只能通过翻译进行。康熙帝问他有关“天”与“天主”的问题,颜当的回答令康熙帝很不满意。康熙帝认为“颜当这等人敢谈中国经书之道,像站在门外,从未进屋的人,讨论屋中之事,说话没有一点根据。”
……
乾清宫里,康熙环顾四周,缓缓地说道:“如今,多罗顽固不化,你们看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太子上前一步说:“皇阿玛,依儿臣看,既然多罗死硬抗争,不如把他逐出,让他回罗马去。”康熙皱了皱眉,似不是十分满意,又问五爷:“五阿哥,你怎么看?”
五阿哥一向酷爱科学,在对科学的态度上与康熙最为一致:“儿臣认为,多罗毕竟是罗马教皇派遣而来,现在问题尚未解决,就将其逐出境外,不太合适。再说,如果完全禁教,不仅不利于西方科学传授到我大清,众多的教徒也不会答应。”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