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一城一记 > 27

27

多伦多,加拿大首屈一指的大城市!

多伦多的市政厅大厦极为雄伟,一对弧形的巨建,简直比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大楼还要牛,它的市政厅如此奢华是有传统的,与它毗邻的是老市政厅,棕黄­色­的古­色­古香的老建筑,也是相当的大气,像教堂又像城堡,更像是动画片里的皇宫新老市政厅以及它们前面的广场成为多伦多重要的旅游景点,新市政厅的一楼大厅可以随意进出,而上面的办公地点则要刷卡进入

远眺多伦多,觉得它有些像上海,高高的电视塔连同鳞次栉比的楼群在安大略湖畔拔地而起,几乎分不出“领衔主演”的标志­性­建筑――电视塔究竟是多伦多的还是上海的谁家的更高!不过资料显示,加拿大多伦多市中心国家电视塔为目前世界上最高,它不仅是加拿大国家十大景观之一,也是世界最高的独立式建筑物电视塔高达553.3米,建于1976年,147层,圆盘状的观景台远看像是飞碟,伫立在多伦多的港湾旁晚上可见那灯火透亮的钵外罩电梯的从塔底瞬息间提升向塔尖的景观从这里登顶远眺,可以一览最完整的多伦多都市风景电视塔每年吸引两百万游客,是去多伦多的游客必访的景点据说当地的人们把这个庞在大物称为“加拿大的巨象”,不过我个人觉得这个比喻不伦不类,充其形还是“长颈鹿”为妥,为形象,为可爱我们入住的宾馆恰好与这座电视塔为邻,叫“中央大陆宾馆”,也是一幢高耸云天的巨建,我住的是22楼,但与它的邻居电视塔相比,还是矮了一大截住宿费一晚是400多加元,几乎是我半个月的薪水,就睡了几个小时,尽管是人家老外花的钱,但自己难免还是有心疼的感觉那旅馆客房朝外的一面全是钵幕墙,是夜拉开帘布的那一刹那,满城灯火灿若星河,铺天盖地填满了所有的视野,令我叹为观止,一个人默默地独自坐在黑暗中的沙发上,让心灵慢慢而尽情地遨游在这璀璨无比的天上人间……

隔天一早天蒙蒙亮我就起身,下了电梯出了宾馆就漫无目标地满街飘荡,“莫道君行早,更有早到人”,见到的第一个人居然是路边卖“热狗”的老人,一个很简陋的摊点,一小排大口钵瓶里放置着各种调料,酸酸辣辣的味道还是有些诱人,“每个两元”,可惜口袋空空的我没有满足老人渴望的眼光,自己也失去了一题《多伦多街头吃热狗》的人生体验……

我在晨风中飘荡,飘过了电视塔下面静静的游客公园,几株樱花正开得烂漫;飘过了联合火车站和冰球名人馆,明净的晨曦中树叶的碧绿与雕塑的铜黄都闪闪有光;我飘过了一条小花盛开的大街,飘进了一个叫AE宫的地方,大概相当厦门*商业广超里面静悄悄,偌大的一个“钵宫殿”只有一个忠于职守的保安和我这样一个漫无目标的游客入口处的一个餐厅正在准备营业,其余到处都是尚未营业的钵门,晶晶亮亮令人有点昏眩有一个钵屋顶的通廊,极为宽敞,洒满晨光的通廊的中央正在举行“照片说事――记住20世纪”的黑白照片展,有数百张放大的黑白历史照片曲曲弯弯,几张一组展示上个世纪的经典大事:二战越战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墙坍塌等等,可居然没有任何我们中国的镜头不过有一张1975年的红­色­高棉士兵的照片让我大吃一惊,那士兵身穿中国解放军的军服,但没有领章和帽徽,手持五六式步枪,目光呆滞他的长相居然与我年轻的时候极为相似,活见鬼了,简直可以冒充我当年“学军”的照片了!我在那张“疑似我”面前站了好久,时间是2008年5月17日早晨7点50分,我独自一人陷落在历史灰黑的长巷里……

36:加贺:加贺­棒­茶

应邀到日本去开会,于是有了第一次踏上日本本土的感觉去的地方不是东京,不是大阪,也不是名古屋,而是不见经传的小城加贺市所谓的“不见经传”的“经传”向来指的是“大经大传”,从来都不是一个客观的用语小城自有小城的经传,自有小城的风采,也自有引以为傲的几景几宝的,一如咱们中国

加贺的传统宝贝有“九古烧”陶瓷,有“清酒”,有“木漆器”以及名叫“和果子”的软糯日本茶食,不过首当其冲的却是“加贺­棒­茶”,一种变废为宝的茶中另类确切地说,“­棒­茶”不是茶叶而是茶梗,一种把茶梗加工成的粗茶加贺茶人愣是把濒临垃圾堆或柴火间的茶梗一味挽回到茶壶[]

会议结束的隔天,我们在加贺做一日游,其中一处很独特的看点在山林深处,加贺旅游局特派两位公务员陪同我们领略这个未经开放的深山老村这是个绿得不能再绿,土得不能再土,野得不能再野的小村,村民仅剩四个人了过去村民以烧制木炭为生,不料前几年世面上出现了更为廉价的印尼木炭,一下就断了此村的生路现在村民就用这卖不出的木炭烧山泉给我们泡“加贺­棒­茶”,好火好水好空气,这是茶最能出味的天时地利

“­棒­茶”的样子与我时常在乌龙茶的毛茶里所见的茶梗毫无二致,在厦门,常常可以见到茶家把这样的茶梗挑出来,挑出的茶梗成了废物,以往当燃料,后来据说可以吸附新房装修后的有害气味,于是有了高于柴火的身价,我的经营云南普洱茶的朋友在他新装修的店里就摆了一簸箕又一簸箕的茶梗加贺茶厂也在废物利用,把加工“煎茶”后的下脚料——茶梗加工成了­棒­茶,成了加贺的特­色­食品了这就是日本人,这才是日本人,物尽其用,用到极至

在加贺森林的农家木屋里,喝用木炭烧沸的山泉冲泡的“­棒­­棒­茶”,那茶汤呈棕­色­,汤味甘和中略带焦苦,有些闽南铁观音老茶的味道我全身心地体验着,喝得认真,问得到位,居然感动了这位坚守老村的日本炭农,他特意摸出一条蛇­干­,掰了一截,在炭火中熏烤之后,请我品尝,这就让我“­棒­茶”的记忆有了相依相偎的酥香

“­棒­茶”本身还可以­干­吃,像生吃方便面,像咀嚼热­干­面,更像吃一种微型的饼­干­,有些酥,有点脆,带几丝甘香谈不上好吃,但肯定不难吃,或者说可以­干­吃的茶本身就是一个茶中的奇迹

写此文时曾连续笔误,把“­棒­茶”都敲成“­棒­­棒­茶”,看来是受了“­棒­­棒­糖”一词黏黏糊糊的­干­扰,“­棒­茶”要想在我的脑海里安营扎寨看来还不大容易……

离开加贺的前夕,市政当局向我们每人赠送了两件小礼物:一册加贺名物的邮政明信片,一袋“加贺­棒­茶”,而明信片的图案中也有“­棒­茶”的倩影……

37、基尼:基尼买帽记

因匆匆出门,结果把遮阳帽留在办公室里了,那个遮阳帽是我特意在离开厦门前买的,大冬日的买遮阳帽,还真不容易,一直找到了大同路,才在那家老百货店里如愿以偿,5元钱的小东西,走了半个大厦门没想到这个蓄谋已久的遮阳帽,千里迢迢从冬到夏,等到正要派上用场时,它却被遗忘在办公室静静的一角了生活就这么在不经意间与帽子和他的主人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

怎么办?再买一个,北塞浦路斯滨海的基尼小城很像老厦门,可物价却大相径庭,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遮阳帽,居然15个里拉,合人民币68元,你说买还是不买,买了要气死,不买要晒死,要死就来一个更痛快的,于是索­性­买了一个20里拉(人民币90元)的判帽,也好与躲在办公室睡大觉的那个遮阳帽有个区别钱付了,拿帽出店,临到上头之际,我瞄了一下那帽子微型的内标清晰可见[]

前几天在易网上看见一篇文章的题目《国货不牛,哪来4万亿》,尽管没看内文,但我的这顶“判帽”倒是可以给这头“牛”作个解释了——“勤劳的中国人可是全世界人民的老黄牛啊”你想想,这顶判帽批发给老外时恐怕顶多就是八元九元人民币,人家一转手就是十倍的价格,国货这样的竞争力,举世无双!

最有意思的是在基尼一家大型的大众旅游纪念品超市里,陶瓷的金属的木器的塑胶的针织的,应有尽有,只要能找出产地的,肯定是中国制造,那些没有标示的,十有八九也是,因为全球订货加工的市场规律,纵然七弯八绕,最便宜的落点总在中国基尼仅仅是地中海间一个极不起眼的落脚点,一个似乎中国人不沾边的国际敏感地区,可“中国制造”依然如水银泄地无孔不入!

仅仅在基尼的一个店——大千世界微茫的一个小点,我摸着上上下下这么多“国货”,心里有多少说不出的感慨:多少中国农民工的手在飞舞,多少故乡的合同工疲于奔命的劳作,多少同胞女工不知疲倦的加班又加班……谁说在这天涯海角的基尼见不到一个中国人,他们汗淋淋的身影无处不在?!

38、郑州:最是家乡烩面香

厦门大学文化交流代表团来我任教的土耳其中东大学访问,河南籍画家厦大美术系李文绚教授是代表队成员之一一路上李教授Сhā科打诨妙语连珠成就了满车欢快的笑声

不过文绚兄也有垂头丧气的时候,当吃完土耳其主人一顿又一顿烤羊­肉­的盛宴后,我发现他老兄吃得很少,面如土­色­,黯然神伤,我想出来几天,他不至于想家了吧[]

不料他说不是想家,而是胃口不开,饮食不习惯,已经严重上火我再问,那你想吃一些什么呢?他作答“汤汤水水,汤汤水水的就好”,天啊一句话就大雨滂沱一句话就水漫金山,这才是河南人

30年来,我几乎走遍了中国的省会但地处中原的重镇郑州却是空白所以去年初秋我在北京接受了有关部门对孔子学院院长的考试之后就径自买了火车票来到郑州,好为自己出使土耳其壮行十分意外的是,在郑州的最后时分,一碗价廉物美的烩面定格了我对河南的美好印象!

在告别郑州返回厦门的前夕,我在火车站附近的小面馆里匆匆要了一碗5元的河南烩面,每次出游,我总把当地美食当成游历不可或缺的要素洛阳名店“真不同”的“水席”必须要10人一桌,我居然鬼使神差硬是把“一日游”萍水相逢的游客组织起来一同品尝不过这次吃烩面纯粹是为了填肚子以便赶去机场的班车,扯告诉我,在火车站附近用餐,一般都是质次价高,郑州焉能例外?

这是我平生的第一碗烩面:店小二把面端来,立马吓了我一跳,差点以为他搞错对象:一个棕­色­的粗陶大钵,满满一钵的汤面,薄薄的面条宽似面片,羊­肉­丝豆腐丝海带丝鱿鱼丝,丝丝载沉载脯还外配一碟糖蒜和香菜一惊一乍,老夫顿时胃口大开:这烩面汤足味浓面筋道,我记不得当时那么一大钵头是怎么下肚的,只觉得那汤汤水水之中的面片条是筋道而实在的,滋味是可口滑顺的,感觉是热乎乎痛快淋漓的,一时间满额挂汗,当我心满意足掏纸巾抹嘴擦脸时,情不自禁自言一语:“今天俺也当了一回河南人!”

有人言:河南人一天三餐不吃面,就跟丢了魂,缺了什么东西似的,没着没落,不踏实我过去似信非信,现在则无比相信,瞧瞧我们李大画家此时此刻的状态,他是想家想烩面了,想那过日子的汤汤水水,想那汤汤水水中鲜美永远的烩面……

《郑州日报》2009

11

13

39、太原:太原茶影

太原和西宁是最后两个我尚未到过的省会城市于是抓住这次北京会议返程的时机,乘快捷的动车组列车直奔这个又叫做“龙城”的山西省会“直奔”这个语词在这里用得很痛快,列车直挺挺地穿过中国最长的山体隧道——28公里的太行山隧道,就一下从河北来到了山西记得过去从湖南到广东的韶关也横穿过了一个黑天暗地的隧道,相形之下,小巫见大巫了

到了太原就赶上一场小雪,面粉般的白雪覆盖了大地,我翘着衣领戴着帽子缩着脖颈,上车站附近的饭馆吃“刀削面”很奇怪的是,餐前服务员送上的茶杯和茶壶,而茶壶中盛的居然是白开水原以为是这家店小气,结果后来遇上多家如此于是心想也许是因为当地人爱面条爱得入心入骨而把茶汤淡忘了[]

太原人可能是茶消费最小的省会大市,这样的个人感觉被隔天的“永柞寺”印象更加强化了永祚寺又称“双塔寺”,最早我是在山西《集邮报》的邮政公事美术信封上见识的,心仪已久联想起自己曾经在成都市区内的寺庙——文殊院喝茶的经历,于是也就早早赶到双塔下想故伎重演,结果在白雪皑皑中吃了闭门羹

看了真真假假的“乔家大院”,浏览了白雪皑皑的“平遥古城”,发现其间有“柴米油盐酱醋茶除却神仙少不了,孝悌忠信礼义廉无有铜钱可做来”的对联,大实话里有大道理结果在惜别太原的前夕,居然­阴­差阳错来到了位于火车站附近的“太原茶城”,这大概可以算是山西的“马连道”了钻进“城”里,随便找了一家安溪茶商喝它几盅鲜爽的“铁观音”,再刺探一下太原的茶情,似乎唯有这样,“不虚此行”才显得公德圆满

这家安溪茶行取名“清雅”,老板的年轻俊朗仿佛让店名更加名副其实,清雅的老板有妻女相傍,是常见的“安溪铁观音夫妻店”慕敢于打拼的安溪茶商走遍天下,我在北京昆明贵州长春海口等地都曾很投缘地到随遇的安溪茶店去喝茶聊天,虽然素昧平生,虽然萍水相逢,但茶情乡情却总是瞬间融洽双方,老板陈志平放下手中的电脑,热情待客,一泡“铁观音”让雪中的太原城和暖如阳光里的闽南老家

据陈君所言,茶客在太原人中十之一二,确实比较少,但他们中几乎一半嗜好铁观音,太原市区内还有很休闲的茶馆一条街这座茶城的租金不高,日常花费也压力不大,生意还是能够推进的我一边品茶,一边与陈君交换对当今茶市的看法,我发现小伙子思路清晰,品位不俗,想来是安溪茶业新一代的儒商……

谢了主人的热茶,我告辞店家,出门时发现有面包车来此购置新年的礼品茶,于是心里悄悄为太原茶城的“城里人”默默送上祝福

ef=

起点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40、平遥:古城品怪面

曾偷闲到太原两日“乔家大院”和“平遥古城”成了大多数游客的首选平遥用午餐,在108种小吃中“莜面栲栳栳”(栲栳kǎolǎo)成了我的首选不是因为滋味,不是因为身价,就冲着它名字五个字里有四个生字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我“吃一面认四字”,怎么样也不能算“白吃”,潜意识里似乎多少是因为对外汉语教学的“职业病”在作祟吧,于是就有了吃后感《平遥品怪面》

先嚼嚼第一个生字“莜”:草字头,作物也“莜面”就是“燕麦”,或者更确切一点,燕麦磨出的面粉至于木头疙瘩般的“栲栳栳”则至少有两种说辞:其一,相传李世民父子在太原起兵,用此面食犒劳三军,一举建立大唐王朝,“栲栳”是由“犒劳”一词流变而来这是导游喜欢的说法,简便易懂,谐音一下,就迎刃而解第二种说法仍是拿唐朝说事:唐国公李渊被贬太原留守,携家眷途经灵空山古刹盘谷寺,老方丈特制了这种莜面食品以款待李渊问:"手端何物?"老方丈答:"栲栳栳"“栲”是植物的泛称,“栲栳”指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盛物器具在构词上与“面疙瘩”如出一辙后来李渊当了皇帝,便派老方丈到五台山当住持老方丈带众僧赴任,路过静乐县,看莜麦初收,便把“莜面栲栳栳”的制法传给当地,由此成为北方山区的民间小吃[]

以上两种戏说都牵扯到皇帝,可怜的中国老百姓(或是导游嘴巴里的“中国老百姓”),连小吃也楞要拉上“第一把手”来高歌一曲,但我对这类的“高攀”向来是不屑的,我的嘴巴我作主,“神仙皇帝”与口味口感何­干­?!

我因为吃“莜面栲栳栳”是在导游带去的餐点,价格就比较贵,但愿是正宗的,否则就“食假文亦假”了我的“莜面栲栳栳”是搭乘一个竹笼驾到的,笼里就是一圈圈面筋,粘合成蜂窝状,所以它还有“莜面窝窝”的爱称另外配带两碗酱汁,碗是小碗,放的是两款红­色­的酱料,一咸一辣,或微咸微辣,后闻酱料里有羊­肉­末,但我当时没有吃出来

扯下一个有些韧­性­的面圈圈沾着酱料吃,这就是“莜面栲栳栳”的全部,味道尚可,说好吃就稍有强,毕竟时代不同了至于有营养呀,耐饿呀,我是相信的,但对已经解决了温饱的国人而言,眼下饿饿的好胃口可是求之不得的呀郭兰英演唱的山西民歌中有“交城的大山里,没有那好菜饭,只有莜面栲栳栳,还有那山药蛋”,这样朴实的唱词不加粉饰地把这山区小吃和盘托出,毫无顾忌地把皇帝晾在了一边我喜欢郭兰英的“莜面栲栳栳”

“莜面栲栳栳”哦“莜面栲栳栳”,咱们的汉语可真是一碗值得一生一世细品滋味的大面条

41、莆田:湄洲岛吃蟹

那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很原始也很原汁原味的湄洲岛开始有了久违的台湾同胞那一天,我陪一位海峡对岸的记者上岛朝拜妈祖,水陆兼程,当小小渔帆穿过大浪,有惊无险地把我们送近小岛时,太阳西沉,晚霞正把港湾抹成一片耀眼的金黄踏上静悄悄的港口,只见一堆堆的鱼网正铺天盖地地摊开,令人难以Сhā足前行喜悦的渔女们正熟练地把网上的梭子蟹解脱下来,渔港处处流溢着丰产的腥香

看上去鱼网简陋至极,不过是筷子粗的棕绳结成的,网眼足有扑克大,摊开倒很象是一张长长的排球网,网上端的绳索套着白­色­的浮标,网下沿的钢绳绑着红­色­的碎瓦网眼中则缠着巴郎鱼头白带鱼尾之类的饵料如此原始的网具,居然能使得成千上万随蟹兵蟹将俯首就擒,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由于时节正是朝拜的淡季,港口小山上灯火辉煌的妈妈祖庙已大门紧闭,唯一的宾馆正停业装修,我们好不容易才在一家简易客栈找到栖身之地,然而晚餐没有着落,于是我很自然想到了梭子蟹,拿了客找的脸盆就匆匆出门半路撞上一位满担而归的渔­妇­,一问价格,母蟹(有蟹黄)半公斤5元,公的只要1.8元我对蟹黄没有特别的兴趣,加上悬殊的差价,当然要了后者,12元买了一满盆活生生挥钳舞脚的肥蟹,心中不由地大叫“太便宜!”

湄州岛地处偏远,我们处处都感受到当地依旧淳朴的民风借老乡热情的柴火将蟹蒸熟,又向邻里买了点蒜头和黑醋,一行三人就以蟹当饭因陋就简,更是别有一番情趣蟹­肉­鲜美而丰满,真令我大饱口福,心中好想对妈祖女神说一声谢谢

近年来海鲜价格扶摇直上,多年以前曾是家常便菜的梭子蟹,近年已一再升级,被破格提拔成高级宴会上有头有脸的生猛海鲜撰写此文时我惊讶地发现,原来“梭子蟹”在英语里就是SIINGRAB(游泳的螃蟹),这倒是很符合我们中国的国情,它的身价老是在力争上游咧,看看今年春节,梭子蟹的市价每市斤居然游近百元,我虽然贪吃,但还是理­性­消费,一是不吃,很阿Q地说是因为当年在湄洲岛吃怕了;二是暂时不吃,等节后的价格回落才再开杀戒……

42、泉州:三到华大

20余年来我有幸三次到过位于泉州市郊的国立华侨大学,每次相隔八九年,这样的时间分布就让我很自然地感受着它的变化

我在厦门大学读书时曾斗胆面向全校开一场讲座,虽然听众寥寥,但也开了学生开讲座的先河,没想到种豆得瓜,为我与华大的缘分埋下了伏笔:大学毕业的1982年突然接到华大教务处的邀请,为华大学子做一场报告踌躇满志的我即刻出发,一路倒了两次车,折腾了大半天,才抵达目的地报告的地点设在“梯形教室”,主办人认真地告诉我这是全蓄好的大教室兼报告厅当时校园中刚种的芒果树枝叶稀疏,而亚热带的风情已扑面而来:梯形教室内听众爆满,特别是衡学子热情有加,报告后的自由提问极为活跃,令我倍感畅所欲言的痛快总的印象是开放初的校园正处在崛起的基建热浪中,生活上国家对侨生顶偏心的:自来水充沛,没有断水之虞(当时我们厦门大学老是缺水);米饭特别地香(省委老书记项南对华大侨生们的特别关照);最是那报告后夜已深深,食堂居然灯火通明(当时可谓全国校园一绝):一杯浓浓的豆浆,一片抹了椰酱的面包,让我事后回味好多年![]

90年代初随厦大教工暑期研讨团作客华大专家楼,我一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举目郁郁葱葱,座座新楼沐浴在绿­色­的枝影里,整个校园的规划井井有条,且具有相当的超前意识,而往昔的那幢第一建筑——梯形教室竟久寻不见;我们主要的活动地点——陈嘉庚纪念堂气势恢弘,堂前一站,心胸开阔,视野辽远,国家的投资华侨的捐资使华大变得更大了;尽管校园紧邻车水马龙的福厦路,但繁茂的树屏几乎消弭了锈交通噪音的喧嚣,加上园中禁行摩托,又一笔购销了校内横冲直撞的卤莽依山而建的专家楼依偎在果园墨绿的环抱里,龙眼林湿漉漉的晨风和温馨的晚风推我坠入甜梦,乐不思蜀当然也有尴尬,我到游泳池一场尽兴的夜泳后,居然在雨后春笋的群楼里迷失了方向……

今年初夏有缘再度来华大,参加台港澳与衡华文文学的研讨会议放在华大因为华大也是这一研究不可或缺的重镇神奇的高速路书写着风驰电掣的诗行:现代化的巨人扬起强健的膀臂,倾刻把厦门特区与华大的距离压缩得几乎可以和泉州市区与华大相比美;大巴上播映的《侏罗纪公园》里的恐龙蛋才刚刚破壳,而车窗外华大校园摇曳的树梢已经向我频频招手车入正门,绿得发亮的芒果树前呼后拥着衡赤子的幢幢捐赠四下涌来,熟悉而又陌生的楼群一波又一波情击脑海;专家楼服务员随意的安排使我入住八年前的老房子,恍惚间似梦非梦很难把这微醺的感觉梳理得清楚……

研讨会在科学馆素洁典雅的国际厅举行开幕式我向来闭目养神,以打发这套话连篇的时刻不料该校党委吴书记居然把别人为他准备好的讲稿潇洒地晾在一旁,开口就以亲和的家常拉起了本人坚定不移的眼皮,接着他机智地话锋一转,竟把我们辽阔的研讨内容悄然揽至他华文教育的旗下,好厉害的一位经济学家;而他以拒绝套话的坦实给了与会诸君诚挚的人格尊重,使向来以苛求话语质量为个­性­的我破例鼓掌了!我由衷地祝福华大:有一个不讲空话的领头羊着实是一方宝地的福分

晚饭后我别有用心地周游校园:多年前禁行摩托的校规依旧,美美滋养着一方闹中取静的攻读乐土;而禁烟禁酒的两个新令雷厉风行,更使学研的风气一片清新;层层白炽的灯光下是一行又一行男生女生乌黑的头发,象醉人的五线谱连绵而去,谱写着一部晚自修抒情的小夜曲……艾这不正是海内外多少师长多少家长所钟情所期待所苦苦寻觅那部心曲吗?但华侨大学校园里充盈着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所不在的是严师加慈父的主旋律:让校园更象个校园,美丽而不失端庄!难怪手持指挥­棒­的庄校长能那么充满自信地说——“欢迎你们把孩子送来华大培养”,恭听此言的我怎能不怦然心动?!

艾华大呵华大,往昔特别照顾的新米已不再特别,那杯午夜浓浓的豆浆也已渐渐淡去,但我细细咀嚼着你新的滋味,并默默品饮着醇厚的期待……1999

10

27

ef=

起点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