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道德经解读(简本) > 22 治大国

22 治大国

解读

这是一篇综合­性­资料,从始族时代讲述到氏族时代。到了氏族时代有了氏族自己的首领。

什么人能够站在“首领”的对立面评论历史,评论首领?在今天能够,但是在皇帝时代不能够。在皇帝时代说皇帝一个不字是要杀头的。在周,春秋时也不能,那时候的首领自称孤,寡,表示自己并不高贵,实际的首领是贵族。再向上,那就是商首领。对了,在商首领对面站立一个能够批评首领的人。这个人就是巫。“史记,殷本纪”记载说,商的第一代首领,著名的汤以后,他的孙子继位。继位以后执政失误,被身边的巫禁闭了三年。这是巫祠和氏族首领联合执政时期。

太上:脱离了动物界的始族人自由的采集,将最好的食物献给母亲。太上,又叫做原始社会,始族时代,考古的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和仰韶文化在这个时期,春秋战国时的名字是三皇五帝。

亲而誉之:在商代以前的巫祠时代,社会的关系(结构)与商代不同,与周,春秋时更不同。那是人工生产的早期,生产氏族的规模很小,氏族的联合以巫祠为纽带,为中心。氏族间的斗争也不激烈。这是从巫祠时代向大商时代的过渡时期。巫祠深得氏族的信仰,氏族的首领也是推选产生,而且是巫祠的虔诚的信徒。大约到了大商早期,氏族首领的基础仍然是威信而不是权势。

这一章实际上是巫祠攻击商贵族的话。在商代存在两种势力,就是商贵族和巫祠,商贵族是生产氏族的首领。生产氏族达到管理社会的能力是在商的后期,盘庚时代以后。到了商的晚期巫祠被驱逐,商贵族成为独立的首领。商的贵族政权受到巫祠的攻击,是畏之,侮之。

24善建

原文

五十四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食旁)。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注释):建,抱:是对受­精­的描绘。 修;信仰,实行。 德:生育。 天下:村落,部落。

(大意):生育是关系氏族兴旺的大事。子孙相继祭祀才能不中断。信仰生育神吧。

解读

道德经八十一章,很多章明显分做了两个部分,而且两个部分又不相连贯,表现了独特的结构。以这一章为例,前三句象是原文,从“修之于身”以下,是春秋时后加的评论。在今本的书以前,一定有古本存在,将古本改造成今本,留下了改造的痕迹。依据历史加以评论是古书道德经的一大特点。

“善建,善抱”:就是生育,生育成功。象建,抱这样的词语在千年的宣讲保留下来。这是因为在文字的早期,商代或更早,不但文字的工具珍贵,而且,文字和词汇也不多,造就了古汉语简练,形象的特点。修:象建,抱这样的事情修之于身,修之于家说得通,可是怎么能修之于乡和国?可知,修,是信仰,实行,主张,宣传等意思。以身观身……:从人口状况观察(社会的状况)。人口状况相当今天的生产状况,经济状况。

这一章在古本时,只是一篇歌唱生育的祭祀辞,改造到今本时,反映了周,春秋和战国时的人口状况,至少可以知道在土地生产方面,劳动力严重不足。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