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傲世皇朝 > 第15章镇民变王莽发兵攻宛城义军失利

第15章镇民变王莽发兵攻宛城义军失利

先前,闻知各地反叛浪潮风起云涌,王莽是恼火万分。

四月,王莽下旨兵分三路,派遣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率领十万大军讨伐东方“赤眉”大军;派遣大将军孔仁,围剿河南南阳郡一带义军;派遣大将军严尤,陈茂,征剿绿林(湖北当阳县北绿林山)义军。

起初(公元年),琅琊郡(山东诸城)人樊崇等人,饱受饥饿的折磨,他们不满王莽苛政,在莒城(山东莒县)聚集数百人起兵。附近饥民,都敬服樊崇的勇敢公正,闻风响应。吕母死后,她的部众也投靠了樊崇。

于是,一年之间,樊崇部下很快集结到一万多人,声威震动山东各郡。

樊崇老乡逄(pang)安,东海郡(山东郯tan城县)人徐宣,谢禄,杨音,刁子都等也聚众起兵。他们与樊崇联合,抢劫掳掠。官军无可奈何,饥民大军,声势越发强盛。

樊崇与部下约定:“杀人抵命,伤人养创。”,以此笼络人心。他以三老(教育官),从事(参谋官),卒史(法警)等下级官员称号来称呼自己的首领。

其实,樊崇饥民队伍同绿林饥民队伍一样,他们不过是为生活所迫,希望苟延性命,才铤而走险的,他们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政治野心,同南阳刘縯豪强部众一开始就有政治目的,是截然不同的。他们只盼望年成能够好转,水旱灾害减轻,然后继续回乡务农,保全性命。

然而,王莽高高在上,却不了解,也不愿意了解饥民们起兵的真正原因。他不仅对百姓们的灾难与痛苦置若罔闻,而且把他们看做朝廷的心腹大患,一心要置造反队伍于死地。

于是,他一意孤行,枉顾人心民意,一力派遣大军攻击饥民,试图一举平定民变的蜂起。

樊崇诸人闻之官军进攻,当然不愿坐以待毙。他恐怕与官军大战时,部众容易与官军混淆,难以分辨敌我,以致误伤己军。

于是,他下令部下都用朱砂涂抹双眉,与官军加以区别,大军因此号称“赤眉”。

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率领装备精锐的朝廷大军,浩浩荡荡地向东攻击。

他们狂妄之极,把樊崇大军看成一小撮不堪一击的毛贼。官军纪律涣散,沿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人民悲痛欲绝。

百姓对官军恨之入骨,视若寇仇。他们只有大声哀号:“宁愿碰见赤眉,不愿遇见太师(王匡);太师还算仁慈,更始(廉丹)却要杀人!”人心向背,已经确立。

地皇三年(年)七月,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大军,开始猛力攻击赤眉大军。

两军在成昌展开会战。赤眉军同仇敌忾,勇不可挡,官军大败,死伤累累。自此,赤眉威震天下,声势越发浩大。

起先,王匡王凤他们占领了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并攻占了附近许多的乡村。不到几个月工夫,这支义军就发展到七八千人。

王莽后来派了两万官兵去围剿绿林军,结果被绿林军打得大败而逃。绿林军趁势又攻下了几座县城,并打开监狱,放出囚犯;把官家粮仓里的粮食,一部分分给当地穷人,大部分搬到绿林山去。

为了活命,投奔绿林山的穷人也越来越多,起义军迅速增加到五万多人。

年,绿林山上不幸发生了疫病,五万人差不多死了一半,元气大伤。还有一半人只好打算离开绿林山,四处活动,肆意劫掠,以苟延活命。

地皇三年(公元年),绿林首领们商议,决定各自号称将军,分部转移。

王常,成丹等,向西方的南郡一带移动,称为“下江兵”(长江在湖北西部以下叫下江)。

王凤、王匡,马武,朱鲔(wei),张卬(ang),等向北进入南阳郡一带,称为“新市兵”。

新市兵攻打随县时,平林人陈牧、廖湛也率众响应。于是,绿林军中又增添了一支平林(在今湖北随县东北)兵。西汉宗室刘玄,这时也投身于平林兵中,加入绿林队伍。

刘玄字圣公,是刘秀的族兄。

刘玄的弟弟无故被人所杀,刘玄深为痛苦,发誓为弟弟报仇雪恨。于是,他交结宾客要报弟弟冤仇。宾客杀人犯法,报了仇恨,刘玄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就逃到了平林。

官府就把刘玄的父亲刘子张抓了起来。刘玄假装死去,叫人拿着自己的讣告回归家乡舂陵,官府才放出刘玄的父亲刘子张。

刘玄不敢归家,只好四处逃匿。

七月,当王匡、王凤、马武及其分支队伍朱鲔、张卬等北入南阳,进攻随县未能攻下的时候,平林人陈牧、廖湛复聚众千余人,号平林兵,以响应他们,联合进攻官军。

刘玄因此前去投奔陈牧等,为陈牧的平林兵的军安集掾。

这三路人马各自占领一块地盘,队伍又强大起来了。

后来,“平林兵”,“新市兵”与刘縯大军联合,还取得了棘阳之战的胜利。此是前话,上节已经讲述不提。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