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已经在成都外围等待了半年的吴汉再也没有继续等下去的耐心了。他亲自率两万人进逼成都,把营寨扎在了离成都仅十几里的江北边,又命副将刘尚带领万余人在二十里开外的江南边驻屯,准备伺机夹攻成都。
刘秀从日常往来的军报中得知吴汉的举动,顿时吓了一大跳,急忙写下寥寥几行字,让人快马给吴汉送去,勒令他赶紧回广都:“之前千叮咛万嘱咐,大司马还是乱来,你现在轻兵冒进,又和刘尚两地分隔,一旦突然发生战事,你们哪里来得及彼此照应?!如果蜀军出兵佯攻,牵制大司马,同时以重兵围攻刘尚,刘尚必然没法儿抵挡。一旦南营被破,大司马也必败无疑!所幸的是,现在公孙述还没反应过来,大司马收到信后赶紧给我回广都去。”
刘秀再次表现出超越一流将领的战略意识。然而,古代的通信速度缓慢而迟滞,即便是加急军情,要从洛阳传到广都,十天半个月恐怕也难以到达。这一来一回,公孙述的反射弧再长也该反应过来了。
果然,到了九月,吴汉还没等来刘秀的回信,先等来了蜀军的进攻。公孙述集合城里的十几万士兵发动了一次大规模攻势,以万余人牵制刘尚,同时命大司徒谢丰、执金吾袁吉领大军围攻吴汉。
亏得公孙述并未完全和刘秀想到一块儿去,没有先消灭刘尚,而是把主攻方向选在了吴汉这里。这时吴汉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员优秀将领的军事素养。与十几万蜀军激战一日,汉军虽寡不敌众,但败而不乱。到了夜里,吴汉召集部下将领,宣布了他的下一步作战计划:让士兵们多立旗帜,多生炉灶,造成营中人多势众的样子,并且闭门不战,休息三日,然后留下少量士兵大张旗鼓地守营,大队人马则趁夜渡江与刘尚会合,准备集中兵力攻蜀军不备。
以寡敌众,以弱击强,竟还敢主动进攻,吴汉真不愧沙场一员虎将!在第三日的晚上,吴汉率大部汉军从营中潜出,瞒过蜀军的侦察偷偷来到刘尚的营中。这时候,谢丰久攻北营不下,就想转换思路,从看起来相对薄弱的南营下手,于是第二天清晨谢丰留一部分兵力监视北营,自己率军进攻南营。
谢丰带着几万人来到南营前叫阵,本做好了对方不敢应战,然后自己伺机强攻的打算,没想到阵型还没摆好,汉军南营的营门便大敞四开,先是数千骑兵争先而出,后是大量步兵高喊着从里面一拥而出,而为首的一骑正是吴汉。
这该算谢丰倒霉,汉军两营联合,已经有了三万人,而蜀军因为留了部分兵力在北营附近,加之谢丰等人不如重视吴汉的北营一般在意南营的汉军,结果被吴汉打了个措手不及,不仅士兵死伤过万,连主将谢丰和袁吉也被吴汉手下的突骑斩于马下。
经此一场大败,蜀军赶紧龟缩回成都,吴汉也清醒过来,再不敢冒进,只留下刘尚继续驻屯南营,自己则迅速返回广都。
回到广都没几天,吴汉便接到了刘秀给他的加急军令。虽然已经是马后炮,但吴汉想到前几天的事情,仍然一阵阵后怕,赶紧给刘秀回了一封信。他先深刻地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又详细地讲了现在的情况。
在一众将军里,刘秀对吴汉大概是最喜欢又放心的。首先,吴汉非常能打,其次他性格又很冲动,这种手下的忠诚通常是没有问题的。即便忠诚出了问题,能造成的危害也很小,因此刘秀对吴汉一直比对别人要宽容。这次既然他认识到了错误,刘秀便没有责罚他,反过来又去了一封信鼓励吴汉:“大司马做得不错,现在你回守广都,只留刘尚在前方驻屯,这手极妙!这样一来公孙述必然不敢越过刘尚直接来攻打广都。如果他攻打刘尚,广都到成都不过五十里地,士兵们一两个时辰就可以赶到那里,正是干掉他的好机会!”
见皇帝居然不追究,还鼓励自己,这次吴汉学乖了,花了一个多月时间老老实实地在广都和成都之间和蜀军慢慢地来回磨蹭,结果八战八胜,将阵线重新推进到成都外城。这时候,辅威将军臧宫的队伍也攻克了绵竹、涪城、繁城等重地,并且斩杀了公孙述的弟弟公孙恢,在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十月与吴汉合围成都。
对公孙述而言,情况已经十分危急。当年他自己做的那个梦(如果真的有的话)说他可以做十二年皇帝,而至今已经足足十一年多。虽然只要撑过这一年就算打破了宿命,自己说不定还有另一番机缘,但这最后两个月公孙述看来是怎么都撑不过去了。他求助于延岑时语气中充满绝望:“事情到了这地步,还能怎么办?”
延岑倒是比公孙述有骨气:“大丈夫宁可死中求生,哪有坐以待毙的!现在事情危急,就不要吝惜钱财了,应当散尽千金招募死士,拼死一搏。”
公孙述也没其他办法了,况且只要他还能做皇帝,钱算什么?如果空守着钱财,到头来自己没了,那不成了王莽第二?
于是,公孙述拿出府库中的黄金和丝帛,在城中募得五千敢死队队员交予延岑。延岑便在市桥前设立军营,多树旗帜做疑兵,又把战鼓擂得震天响,引诱汉军前来,然后他率敢死队绕后埋伏,准备等汉军中计过桥后暴起截杀。
吴汉连胜之后又有点儿飘了,就没太把手下败将延岑放在眼里,见到蜀军居然敢出城,便带着队伍一股脑儿冲过市桥,要和蜀军决战。
延岑见吴汉果然中计,心里暗自欢喜。等汉军大部过桥之后,蜀军突然从背后杀出。汉军措不及防,瞬间乱作一团。但一座桥能有多宽?过了桥的士兵想往后退,没过桥的想往前挤,结果几万人被夹在桥两边进退不得,不少人被挤落水中,连一向以勇猛著称的吴汉自己也乱了手脚。慌忙之中,他为躲避乱箭不小心从马上掉下来,一头栽倒在河里。好在猛将兄的运气不错,落水的瞬间一手死拽住马尾,那受了惊的战马一路狂奔,连拖带拽,竟把吴汉带离险境。
浑身湿透、狼狈不堪的吴汉回到军营,发现战斗的失败使得全军士气低落。更要命的是,经手下盘点,吴汉得知营中只剩七天的粮草。依刚才的情况,七天显然无法击败公孙述,夺取成都。吴汉这时不免有些泄气,干脆让手下整修战船,准备悄悄撤退。
就在吴汉打算撤退的时候,汉朝的蜀郡代理太守张堪急匆匆地从后方前来。见面后他也不客气,直接阻止吴汉撤军的行动:“大司马,公孙述现在只剩成都一座孤城,已经是强弩之末。我军虽然一时受挫,但军队损失不大,而且辅威将军的军队更未曾受损,此乃天亡公孙述之时,大司马应该挺住,怎么能因为一场战斗的胜负就前功尽弃呢!况且大司马一退,辅威将军独木难支,也不得不后退。如果军队后撤让公孙述重新占领重要关卡,缓过一口气来,之后再想消灭他,不知又得多费多少功夫。”
吴汉回答:“道理我也知道,可现在军中缺粮,请问你有何计策?”
张堪早有准备。他告诉吴汉,他赶来之前已经开始尽力在蜀中各地筹集粮草,完全不必为此太过担心。说到消灭公孙述的计策,那更是好办,汉军只要主动示弱,引诱蜀军出城再战即可。因为汉军刚刚败了一场,现在示弱,公孙述必然不会起疑。等他倾巢而出的时候,跟之前市桥一战相比,汉军反过来成了猎人,而蜀军则成了猎物。
吴汉对此深以为然,况且他在战场上本就不是一个肯吃亏不还手的主,只要有办法,怎么也得把拽着马尾一路被拖回来的那口恶气出了。于是吴汉下令全军做出一副让外人看起来军无战心、准备撤退的样子,不仅不再每日派兵到成都城下叫阵,还故意减少炉灶的数量,就连明面上站岗放哨的士兵也表现出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汉军军营的一切都仿佛在跟公孙述传达这样的消息:你再不出来,我们可就都走了!
果然,公孙述没能抵挡住诱惑。为了寻求心理支持,他先找人占了一卦,卦象显示“虏死城下”。公孙述找的人负责算卦,却不负责解卦,公孙述只得自己动手。经他自己理解,认为卦象中的“虏”指的是吴汉,于是他大为满意,更坚定了消灭汉军的决心。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十一月十八日,公孙述命延岑率军抵御成都咸阳门外的臧宫,他自己则亲率数万人出城鏖战,打算多送吴汉一程。
见公孙述果然上当,吴汉暗自窃喜。他先是闭营不出,等到中午时分,才命令早已埋伏好的高午、唐邯两位将军率数万精兵从两侧杀出。看着汉军士兵雄浑的气势,听着他们震天的喊杀声,哪里有半分准备撤退的意思?公孙述知道自己上当了,赶紧让人召延岑来救驾。可手下告诉他,延岑和臧宫从早上打到中午,虽然连胜三场,但汉军人多势众,双方只能维持均势,而且士兵们打了整整一上午还没吃饭,实在没力气来增援了。
一听说延岑没法儿增援,公孙述慌了,赶紧叫士兵们撤退。可双方的队伍已然白刃相交,混战在一起,哪里是想撤就能撤的?自觉性命受到威胁,公孙述不管这许多,带着自己的亲兵,掉转马头就要跑。
公孙述这一跑,手下士兵就全乱了。大家闹哄哄地挤作一团,相互推搡,想走反而走不了。这边汉军见蜀军自乱,更是不客气,吴汉下令全军突击。护军高午更是勇猛异常,提一柄长戟突入蜀军阵中,拍马向前,在成都城下追上了逃跑的公孙述。当两人距离很近之时,高午夹着马肚子大吼一声,战马平地跃起。一个冲刺,高午就势挺戟,朝公孙述背后用力一戳。这时,公孙述的亲兵已经被乱哄哄的人群挤到一旁,根本来不及援护,而公孙述自己老迈的身躯反应迟钝,显然不足以抵挡高午这雷霆万钧的一刺。结果,公孙述被长戟戳了个对穿,整个人应声栽倒在马下。
等听到公孙述一声惨叫,在旁的亲兵们才反应过来,赶忙救人的救人,护驾的护驾。几个人上前把高午挡住,又有几人合力将公孙述扛起,堪堪跑回成都。
士兵们把公孙述救回了成都,关门挡住了汉军。虽然高午那一击没有直接击中公孙述的心脏,但造成了严重的血气胸,公孙述每呼吸一次都觉得自己进气少出气多。如此重的贯通伤,哪里是他这样的老人能抗住的?在硬撑着把成都的事情交付给延岑后,公孙述当天半夜就死了,这时离他给自己定的十二年时间的目标还有三十八天。
公孙述一死,余下的人也都没了战心。还打什么打呢,谁都看得出来,再打也还是个死,不如趁早寻条活路。延岑做事十分利索,尽管自己现在是代理皇帝,他却毫不留恋,第二天天一亮便让人开门投降。
按说成都投降、蜀军缴械,事情到了这里应该算结束了,可吴汉这时候脑子又犯冲了。也不知他是怎么想的,可能是打算为自己掉入河里一事出口气。在进城后的第三天,他突然下令把公孙述的尸体挖出来枭首,传送洛阳,并将成都城里公孙述家族中的老幼尽皆屠杀,一个不留。他还将带头投降的延岑灭族,然后又纵兵在成都城里放火抢劫,把饱受战争摧残的成都变成了一座地狱。
刘秀对此大为光火,但他依然没有过于责备吴汉,反倒对同是自家宗族的刘尚发了好大一通火,哪怕刘尚对吴汉的行为基本上起不到什么影响。被骂得狗血淋头的刘尚也不敢吱声,有功无过的他只得沉默不语,做了刘秀的出气筒。
不管怎么样,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十一月,刘秀终于赢得大一统的最后一战,尽管这场胜利并不完美。
[1].番须、回中皆为古道路名。
(https://www.vxqianqian.cc/4428/4428977/32164156.html)
www.vxqianqian.cc。m.vxqianqian.cc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