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大汉帝国全史(共五册) > 第四十二章 班超 The shot

第四十二章 班超 The shot

然而,对于不甘于平凡的人来说,梦想终归还是要有的。有梦想,人生才有前行的动力,才有不断尝试的勇气和坚持到底的毅力。

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刘庄摒弃了父亲放任西域不管的策略,决定派四路军队大举进攻北匈奴。其中,奉车都尉窦固领一路军马出酒泉郡,朝着天山一带出发。窦固是大司空窦融的侄子,而窦融和班彪不仅曾经是上下级关系,并且私交甚厚,可以说亦师亦友。大概就是走的这层关系,班超才得以在窦固的军队里获得一个代理司马的职位。

尽管可能徇了私情,但班超丝毫没有给窦固丢脸。他率领一支偏军出击伊吾,并在蒲类海遇上了北匈奴人。班超一马当先,不仅成功击溃了匈奴人,还亲自斩杀数人。

这就不禁让现代人感到奇怪了:班超作为一个读书人,而且长期从事抄写工作,长期坐着不动,既缺乏身体锻炼,又枯燥无味,精神也难以得到愉悦,除了那微薄的收入,唯一能得到的大概就只有痔疮。因此,班超应该是个标准的“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为什么一上战场就能冲锋杀敌、建功立业呢?

人在世间,思想观念总有局限性。这个局限性来自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所以我们如果脱离时代背景,单纯地以今度古,有时候并不能完全理解不同时代的人当时的所作所为。班超也一样,他虽然当时已经年逾四十,且长期在一个固定不动的环境中工作,但他并非我们现在所谓的“死肥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至少有两个原因使他能立即从一个文员转变为一名战士。

首先,在古代,读书大多是有钱人的事,因为当时的书很宝贵,不是谁都读得了的,也不是谁都读得起的,更不是谁都读得好的。读书识字的普通百姓只是个例,文盲则是常态,而且当时国家施行的是全民预备役制度,普通成年男性一生中总有那么一些日子要为国家服兵役。既然服过役,就怎么都得会两下子。所以,当时武夫是很多的,这些人里面若偶尔出现一些恰巧读过书的,那就是文武双全。比如先秦时期最有名的读书人孔子,“力能叩关”,是个大力士;汉初的第一武将曹参也是文官出身;到了唐代,诗仙李白不仅武功很好,还尤其擅长剑术,据现代广为流传但实际上不太靠得住的消息称,李白是剑圣裴旻的弟子,在当时号称剑术天下第二,所以他在《侠客行》里才能这样写:“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就是这么洒脱;到了宋朝,豪放派诗人辛弃疾则是以五十人就敢冲数万敌军大营,还擒获敌方将领全身而退的传奇人物。

所以,班超上来就能打仗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其次,班超长相“燕颔虎颈”,早年更是“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后汉书·班梁列传》)。常执勤苦,身体必然结实,耐力出众;燕颔虎颈,即下巴短、脖子粗(具体形象各位自行脑补)。其中脖子粗一项太重要了,因为按现代科学的理解,脖子的粗细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抗击打能力。如果脖子细得跟麻秆一样,是不能打架的,否则对方一拳抡脸上,脖子就会折,搞不好脑袋都得飞出去,而脖子越粗,抗击打能力就越强。如果像世界重量级拳王泰森那样,脖子比脑袋还粗,一看就知道非常抗揍。因此,班超早年的经历和他个人的长相也注定了他要吃这碗饭。

对于个人的成功,除了能力,机遇和选择历来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人即便能力再强,倘若选错了道路或者生不逢时,最终仍不免默默无闻。好在历史终究没有埋没班超,在四十一岁这一年,他终于走上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春,从战场上回来还未得卸下戎装的班超,在窦固的举荐下以代理司马的身份出任即将出使西域的汉朝使团副使,从此踏上了他梦寐以求的人生道路。

(https://www.vxqianqian.cc/4428/4428977/32164148.html)

www.vxqianqian.cc。m.vxqianqian.cc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