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大汉帝国全史(共五册) > 初露锋芒

初露锋芒

西域诸多小国生来就难得安稳,南边是统一的中原王朝,东边是强横的匈奴部落,在夹缝中求生存是他们长期以来生存环境的真实写照。为了能暂时活得舒服一点儿,“风往哪儿吹,就往哪儿倒”一直是西域众多小国的君主赖以生存的法则。当中原王朝陷入内乱纷争,匈奴人日渐强盛之时,他们便亲附于匈奴,而当中原王朝完成统一,国家安定、兴盛,有意愿向周边地区展示其强大之时,他们便迅速和匈奴划清界限,投向中原一方。

东汉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国家已然稳定,而且由于匈奴内部的分裂,双方实力更是此消彼长。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汉军对北匈奴的大举进攻虽未获全功,却也伤了北匈奴的元气,这个时候刘庄派使团出使西域,原因不难猜测。

当然,从主使郭恂的职务(从事),以及使团除了正、副使之外只有四五十随从的规模来看,这次出使可能是刘庄的一次试探性尝试。

班超所在使团出使的重要一站是鄯善国。鄯善即曾经的楼兰,这个国家正好处于丝绸之路的要冲,地理位置十分紧要,一直是汉、匈两家争夺的热门地区。楼兰也着实可怜,全国上下不过一万四千一百人,有士兵两千九百一十二人,这意味着四个人就得养活一个士兵。如此高的军民比早已超出社会的负荷,可这区区三千不到的军队,真要和汉朝或者匈奴打起仗来,又能起多大的作用?于是历代楼兰王皆长于首鼠两端,在姓汉还是姓匈的问题上反复犹豫。公元前77年,班超崇拜的偶像,西汉勇士、外交家傅介子以金钱为诱饵刺杀楼兰王,另立亲汉的王子做王,还将楼兰改名鄯善,并在鄯善境内的伊循城中屯田驻兵。此后许多年间,鄯善大体听从西域都护府的领导,保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可经过西汉末年的动乱以及王莽的折腾,汉朝对西域的控制力一度不复存在。刘秀统一中国后,出于稳定国内政治以及休养生息的考虑,多次拒绝了大臣及西域出兵匈奴的要求,使得西域各国不得不重新依附匈奴人。即便后来匈奴因为分裂实力变弱,也不是西域这些小国能比的。因此,这一时期西域诸国在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倾向性上一直犹豫难决。能独立自主当然最好,如若不行,真到了非要做出选择的时候,是该倒向更强大但不太想管事的汉朝,还是屈服于不那么强大但紧挨着自己、随时能上门的匈奴?

西域诸国的国王没办法对这道送命题做选择,只能不去想它,两边都不得罪,做把头埋到沙子里的鸵鸟,眼不见为净,走一步是一步,得过且过。

可人不能一直当鸵鸟,总有要面对现实的一天。永平十六年,埋了几十年头的鄯善国王不得不把脑袋从沙子里拔出来,面对郭恂和班超的使团。

到达鄯善后,班超他们受到了鄯善国王极其热情的款待。鄯善国接待规格之高,对汉使之有求必应,简直超过了宾至如归的程度,但这种美好仅仅维持了很短一段时间。不久,鄯善国上下对汉使的热情便冷淡下来,不仅汉使的要求不能得到满足,甚至连汉使的日常打招呼也不是每次都能得到恰当的回应。

班超是个敏感的人,尤其这时候他已经四十多岁——往好了说,就是他的生活经验和阅历非常丰富,对事物的变化有敏锐的洞察力;往坏了说,就是班超这时候已经有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时刻准备着一旦有些许可能,就要抓住机会做一番事情,哪怕冒些风险也在所不惜。

不管怎样,班超第一个察觉到了鄯善国的变化,便有意无意地跟自己的副手提了这么一句:“鄯善国王最近好像不怎么待见我们了?”

“这……”副手显然不知所以,对班超的话不解其意。

“很简单,一定是匈奴那边来人了。”班超胸有成竹,“鄯善国王现在定然正左右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才疏远了我们。”

虽说在军队里下级应当服从上级,但副手对班超的猜测显然持保留意见。

班超见状不以为意,继续说道:“从这几天的种种迹象看,匈奴那边肯定来人了,这是瞎子都能看出来的事情,你还有什么好怀疑的?”

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测,班超让副手把门外的鄯善侍者招了进来。等侍者一来,班超直接来了一句:“匈奴的使者来好几天了,现在还在吗?”

侍者听闻,大吃一惊,匈奴有使者到来,这本是鄯善国的大人们强烈要求一定要瞒着汉使的,班超怎么知道了?一旦上面怪罪下来,这不是要他的命吗?!

于是,惶恐不已的侍者竟直接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不住地磕头求饶,还把自己所知的匈奴使团的情况全都告诉了班超,包括使团的驻地、人数,以及主使叫屋赖带,副使叫比离支——最后这个信息显然没什么用,以他们的戏份和重要性,并不足以使其名字出现第二次。

这时班超显示了他的果断和决绝。为了不走漏风声,他把侍者绑起来关在里屋,又让副手将自己手下的官吏和士兵都召集过来喝酒。

大家正闲来无事,一听副使召唤,还有酒喝,哪有不去的道理?很快,大伙儿就集中到了班超的帐篷里。

班超见自他以下的三十六个汉子都已坐定,也不多说,直接让人拿出酒肉,在帐篷中开怀畅饮起来。以往朝廷指派出使西域或匈奴的使者,多从北方尤其是燕赵之地选人,只因“燕赵多壮士”,骨子里透着一种天生的豪爽,并且他们到了西域不会轻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而此时帐篷中的三十七人几杯酒下肚,气氛陡然一变,一股豪气油然而生,当真有一种“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感觉。

班超于是趁热打铁,长身而起,再敬众人一杯,说道:“我和大家来这远离家乡、危机四伏的绝域,无非是为了立大功、求富贵。现在匈奴的使者才到几天,鄯善国王就对我们怠慢了。如果再过几天,说不定鄯善人就要把我们绑了送到匈奴人面前,到时候大家必然死无葬身之地,骨头恐怕都得喂野狗!大家说,我们该怎么办?”

这本该是让人绝望的处境,但帐中这数十人已然酒精上脑,于是“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竟把生死之事置之度外,纷纷表态:“现在这种绝境,我们把身家性命都交给大人你,你说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办!”

班超大概是其中唯一一个清醒的人,见众人上了他的船,马上把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今之计,只有马上趁夜对匈奴人进行火攻。现在匈奴还搞不清楚我们有多少人,只要大火一起,他们便会陷入恐慌和混乱之中,我们就可把他们一网打尽。只要消灭了这些匈奴人,鄯善国上下必然为之丧胆,再不敢与我们为敌,那我们要办的事情就成功了!”

以区区三十七人就打算袭击匈奴使团,还要震慑一个万人之国,需要何等的气魄!

这时,有士兵提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这件事是不是应该先告知郭恂大人,由郭大人定夺?”

班超好不容易做局点燃了大伙儿胸中的火焰,释放了众人心中的狂热,哪里会去通知郭恂,丢失此毕其功于一役的良机。于是班超佯装大怒:“这事由我担着,大家的生死就取决于今晚!郭大人是寻常的文官,这种冒险的事情,他哪里敢去做!把事情告诉他,他必然惊恐,导致事情败露,到时候恐怕我们死了也没人知道。我班某并不怕死,可死得要有价值。如果就这么不声不响地死了,这哪里是一个壮士应该有的作为!”

所幸士兵们只是受限于法纪军规,本身并不缺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既然副使、代理司马班超愿意出头,大伙儿更没了顾虑,按照班超的要求备足器具,天一黑就往鄯善侍从提供的匈奴使团驻地摸去。

初夜时分,埋伏在匈奴使者营地外的众人等来了一阵大风,此情此景正应了那句“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班超要是不带着手下做点儿什么,怕是心里都感觉对不起老天爷。

班超在外观察了匈奴人的营地好一阵,发现匈奴人的警惕性低得可以。大概是因为身在鄯善国,又对自家实力十分自信,匈奴使者对自身的安全问题毫不担心。或许当晚匈奴人还喝了酒,反正大半夜整个营地里乌漆嘛黑一片,连个巡逻站岗的人都没有。

没有是吧?正好!

班超把众人聚在一起分成两拨,然后拿出了他早已计划好的行动方案:一拨十八人,手持短弩,腰配短刀,在匈奴人出入的必经之地左右埋伏,只要跑出来一个,就用刀箭招呼,出来一个杀一个,出来一双杀一双;另外十八人藏在营地之外,准备好锣鼓等器物,等匈奴营中起火,便大声鼓噪,扰乱匈奴人的视听,截杀逃出营地的匈奴人。

那班超做什么?肯定不能像诸葛亮一样稳坐军中,准备庆功宴。如此冒险的行动,班超自然要身先士卒。他给自己留了一项最危险的任务:放火。

计定之后,班超摸进匈奴人的营地,将引火之物置于营地四周的帐篷出入口,然后从上风口开始点火。

随着噼噼啪啪的声响,火苗开始四散蔓延,加之风助火势,浓烟滚滚,营地很快成为一片火海。此时,大多数匈奴人或是已经入睡,或是处于半梦半醒半闭眼的状态,火光虽然耀眼,喊声也算清晰,但一时间还不足以刺激大多数昏昏欲睡的匈奴人的大脑皮层。少数几个尚未入睡者察觉到不对劲,出帐篷一看,只发出一声喊,便没命地往外奔。结果跑在前面的被营门外的弩箭射杀,后面的一看也不敢跑了,可留在火海之中难道就有生路?匈奴人顿时不知所措。

等到班超带头杀了几个匈奴人,火又点燃了几顶帐篷,把里面的人烧成火人之后,余者才恍然惊醒。慌乱之下只听外面鼓声、喊杀声、惨叫声一阵响过一阵,哪里还有心情分辨真伪,分析情况,赶紧一窝蜂溜吧!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