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大汉帝国全史(共五册) > 飞扬跋扈

飞扬跋扈

孙程等人扶持刘保当皇帝,当然不是因为喜欢刘保,而是为了博取富贵荣华。现在事情做成了,孙程这十九个人当然把自己当成大功臣。新帝登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封赏孙程这些所谓的功臣。当时一起截衣立誓的人都获得了封侯的奖赏,号称“十九侯”。其中,孙程受封最多,食邑一万户;接下来是王国、王康,食邑九千户;其余人等则受封两千户到五千户不等,连那个最后时刻犹豫不前的苗光也受封一千户。

孙程等人自恃功大牛气起来,在朝堂上呼来喝去,到处指手画脚,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很快便惹怒了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皇帝刘保。虽然刘保的谥号是“顺帝”,也信任宦官,但这不意味着他会顺着孙程他们。

世事往往就是这么无常。对待同样一件事,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境下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春秋时期,卫国的卫灵公有男宠弥子瑕。有一次弥子瑕吃桃子,一口下去觉得鲜美无比,便把咬了一口的桃子给卫灵公吃,得卫灵公盛赞:“这么好吃的桃子也能忍住不吃完而给我吃,真是爱我啊!”可后来弥子瑕年纪大了,没有了年轻时的俊美、倜傥,卫灵公看着那张长了褶子的老脸,不由得心生厌恶,也就对他失去了兴趣。于是,想起当年的事来,胃里顿时翻江倒海:“这王八犊子,当年竟把吃剩的桃子给寡人,实在是罪无可赦!”

同样,永建元年(公元126年)秋天,就因为刘保讨厌孙程恃功自傲,于是一年前孙程等人发动政变拥立刘保当皇帝的行为成了“干乱悖逆”的犯上之举。结果,这十九侯都被免官,并被改封到边远地区,而且被勒令回到封地。

这时候,刘保其实还是离不开宦官的。没有孙程,他后来又宠信起其他宦官,如曹节、曹腾等。况且刘保是小孩子心性,没过多久,他竟开始想念孙程,于是又下令免除了孙程等人的罪过。永建三年(公元128年),他又把孙程等十九人召回京师,重新委以重任。

本来皇帝信任宦官,看重的是宦官没有子嗣,可后来孙程临死前请求将他的封地给他的弟弟继承,刘保不仅答应了,还把孙程的一半封地封给了孙程的养子孙寿。再后来,他干脆把宦官的养子可以继承封爵一条写入律法。

总之,在刘保的前半生,宦官不仅在皇帝心中占据要位,在朝廷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朝廷中的大臣见到宦官只能点头哈腰绕路走,谁都不愿也不敢跟他们起冲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阳嘉元年(公元132年),这一年宦官们的对手逐渐势起,因为刘保在这一年立了皇后。

皇帝有了皇后,就意味着最重要的一支外戚力量诞生了。刘保的皇后梁妠是乘氏侯梁商的女儿。永建三年,十三岁的梁妠和姑姑同时入宫,这大概是梁商上的双保险。结果,年轻的侄女胜出,四年之后被封为皇后。随后,作为皇帝岳父的梁商身份水涨船高,很快便做了大将军。

大将军梁商是个遇事主张以和为贵的人。他虽然得势,却不愿意招惹麻烦,平日里不仅主动跟宦官们套近乎,甚至巴结孙程之后最得宠的宦官曹节、曹腾等人。这一时期大概是顺帝一朝宦官最为得意的一段时间,满朝上下,敢惹宦官的也就只有宦官。

但是,到了永和六年(公元141年),大将军梁商病死,接任的是他的儿子梁冀,情况就不一样了。

据史料记载,梁冀两肩上耸、双目竖立,尊容实在是一言难尽,而且还口吃难言。这家伙为人处世和他父亲完全不同,是个异常骄横跋扈的主儿。永和元年(公元136年),梁冀时任河南尹,仗着自己是大将军的儿子、皇后的哥哥,行事无法无天,可朝廷上没人敢公开说他一句不是。洛阳令吕放因为是梁商的密友,就斗胆私底下跟梁商说了梁冀做的一些不法之事。梁冀因此受到父亲斥责,结果他出门就派人把吕放杀了。

当时的大才子崔琦曾受到梁冀的礼待,便想尽朋友的义务规劝一下梁冀,遂作《外戚箴》一文送予梁冀,文中以“履道者固,杖势者危”暗示梁冀应当收敛行为。结果,学识浅薄的梁冀对朋友的暗示毫无反应。崔琦失望之余灵感爆棚,又作《白鹄赋》一篇,讽刺梁冀“反复欲钳塞士口,杜蔽主听”。没想到,脑袋间歇性灵光的梁冀这次一下就看懂了崔琦的讽刺。作为对朋友劳心劳力写文章骂自己的谢礼,梁冀毫不犹豫地把他杀了。

当这样一个人做了大将军,他怎会看人眼色?知道他的黑历史的大臣又有几个敢触他的虎须?结果,原来得宠的宦官们反过来成了他的爪牙。

又过了三年,在建康元年(公元144年)八月庚午日,三十岁的刘保突然驾崩。这时梁皇后还没有儿子,好在后宫里的美人虞氏有一个年仅两岁的儿子刘炳,且已经被立为太子。

这下好了,又是一个没有用的孤儿皇帝,梁皇后则成了听政的太后,国舅爷梁冀便更加无法无天。然而,刘炳刚当上皇帝不久便病了,仅熬到了转过年的正月初六就病死了。

这下该怎么办?

以太尉李固为首的大多数大臣看好清河王刘蒜,认为这个人年纪较大,而且颇有德行,按照亲疏关系来说又是汉章帝的玄孙,理应被立为皇帝。

梁冀马上表示不同意。

“你们赞成的,我就要反对,而且反对还得有效,不然怎么显示我的威严以及说一不二?”这大概就是梁冀的理论。而且,以当年阎太后的故事为鉴,梁冀早有第二手准备。早在冲帝刘炳发病之时,梁冀便已将渤海王刘鸿八岁的儿子刘缵安排到洛阳都亭中住下,就等着万一刘炳抢救不过来,马上拿他顶上去。

虽然梁太后很看重父亲梁商生前器重的太尉李固,但既然梁冀另有打算,梁妠便不得不倒向兄长这边。李固等大多数人的努力成了无用功,已经兴冲冲地来到洛阳的清河王刘蒜只能灰溜溜地跑回自己的清河郡。

正月二十五,刘缵在大将军的支持下即皇帝位。

梁冀看中刘缵,无非因为他年纪小,容易拿捏。可梁冀没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连个八岁的孩子都看不下去,有一天刘缵公开在朝堂之上指着梁冀说:“这是个跋扈将军!”

这句话把梁冀气得不行,尤其小皇帝还是在公开场合说的这句话,这就相当于在文武百官面前扇了他一耳光,这口气梁冀怎么可能咽下?既然咽不下,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可以猜到梁冀接下来会如何报复小皇帝。

没错,就是杀人。

谁得罪他,他就杀谁,直截了当。

这就是梁冀的逻辑。至于刘缵是梁冀自己选的,是小孩,是皇帝,这些统统不在梁冀的考虑范围之内。

本初元年(公元146年)闰六月甲申日,梁冀授意侍从将下了砒霜的煮饼进献给刘缵。刘缵小小年纪,哪里经得起香喷喷的煮饼诱惑?况且即便刘缵不想吃,有梁冀在侧,也容不得他不吃。结果,刚吃两口,刘缵便觉腹痛难忍,随即抱着肚子在地上翻滚。

梁冀在一旁无动于衷,也不许别人上前救治,惊慌失措的侍从们纷纷聚到门口,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最后,刘缵好不容易才表情扭曲地硬从嘴里挤出一句话:“宣太尉李固!”

六神无主的侍从立即反应过来,赶紧冲出宫门,急宣太尉入宫。

等李固匆忙地进宫,刘缵已只剩最后一口气。李固扑通一声跪倒,忙问这是怎么回事。

刘缵此时进气少出气多:“吃了煮饼之后,肚子闷痛,如果能喝口水,或许还能活。”

饼一类的面食经水浸泡后会发胀,在不适的时候,腹胀容易引发呕吐,而如果呕吐则会把吃进去的砒霜吐出来,导致中毒程度减轻。尽管这个可能性非常小,但万一真的是这样,刘缵可能一时间死不了。于是,这时冷眼旁观许久的梁冀说了第一句话:“不能喝水,喝了会吐。”

梁冀的话音还没落地,刘缵便一命呜呼了。

虽然刘缵没有指名道姓,但李固并不傻,只是他又能拿梁冀怎么办呢?他只好愤恨地伏尸痛哭,然后拿皇帝身边的侍从和太医们问罪了事。

哭也哭了,罪也问了,虽然处理不了主犯,但有一件事还是要马上做的,那就是召集大臣一起讨论,再选一个人当皇帝。

对于梁冀来说,选一个皇帝远比杀一个皇帝要困难得多。选谁好呢?梁冀想来想去,最终想立妹妹梁太后喜欢的蠡吾侯刘志为帝。可除了太后,没人支持梁冀的想法。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