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志向的年轻人比比皆是,但十之八九只停留在空想阶段,何况是在很看重出身的古代社会。如果祖上没什么高贵的血统,凭什么让人相信你能做大事?而且,刘雄与刘弘离世的时间不算远,当时地方上还有很多人知道他们的底细,这给想做大事的刘备平添了不少困难。大概是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刘备才给自己安排了这个很不一般的出身。
当时社会上还有不少刘氏宗室。比如益州牧刘焉和后来的荆州牧刘表,他们都是西汉景帝的第五个儿子、鲁恭王刘余之后;又比如幽州牧刘虞,他是光武皇帝刘秀的儿子东海恭王刘强之后;再比如扬州刺史刘繇,他是刘邦的大儿子、齐王刘肥的后人。刘备没有选择和这些人攀亲戚,而是把自己放在了中山靖王一支,这一点就非常聪明。
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既没过人的能力,也没有过人的野心,更没有过人的成就,活着的时候平平庸庸,碌碌无为。他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唯一能让人记住的就是他对“诸侯王”一职的职责有不同于常人的理解。
当年刘胜曾公开表达自己的看法,认为做诸侯王的不应老想着去治理地方、管理官员,那是朝廷和皇帝的事情;身为诸侯王,其实啥事没有,就应当每天听听音乐,玩赏歌舞和美女。
基于这个认知,刘胜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自己的观点。一直到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爽了一辈子的刘胜终于死了。他在位的四十二年间,光儿子就生了一百二十多个,但刘胜至死也不会想到,正是他的这个行为,至少在名义上为三百年后的刘家留下了重要的一支。
就因为刘胜的儿子实在太多,间隔时间又太长,人们很难考证刘备到底是他哪个儿子的后代。刘备看中的或许也正是这一点。一开始刘备这样称呼自己的时候,大概十个人里面有七八个是不信的,但架不住他一直说。当一句话被人说了一千遍、一万遍,信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即便是谎言也会变成真理,不由得听者不信,有人甚至还帮忙宣传起来。不过,我们看一下黄巾之乱前还在涿郡的年轻的刘备,他不喜欢读书,喜欢狗马、音乐和漂亮的衣服,待人非常好,并且爱结交豪侠——这倒挺像是老刘家人的。
经过长期的宣传与自我宣传,“皇室宗亲”已经成为刘备身上撕不下来的标签。这样一个人能和普通百姓坐在一起聊天,同桌一起吃饭,甚至还共用一个菜碟,怎能不让人心悦诚服,不为百姓所爱戴?我们可以猜测,资助刘备起兵的富商张世平和苏双可能也是因此才肯把身家都压在刘备身上,而最早追随刘备的那些人,甚至包括关羽和张飞,之所以肯死心塌地地跟随这个不名一文的小手工业者,同样受到了其宗室光环的影响。
关羽、张飞都是当世难得的虎将。至少在三国往后的几百年里,世人说到一个将军如何勇猛,通常会把他比作“古之关张也”,从来没听说过比作吕布的。
当然,比作赵子龙的也没有。
关羽是河东解良人,张飞则是涿郡人,两人都是从刘备最初在涿郡起兵时就跟随在他身旁的。只因为刘备当时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便发现关羽和张飞的身形、气质异于常人,于是对二人青睐有加,直接把他们提拔为自己的副手,并且三人在同一个锅里吃饭,在同一张床上睡觉。很快,刘备就让关、张两人对他死心塌地。虽然现在大家受演义的影响很深,但刘、关、张三人名义上的关系是兄弟,实际上则是君臣,因为一旦在外人面前,刘备都会坐着,关羽和张飞则都是站在他背后的。
然而,有大志向又有得力帮手的刘备并没有老刘家人的运气。他二十三岁起兵,一直都是小打小闹。关东联军对抗董卓那段时间,刘备只是高唐县县令,非但连参与的资格都没有,还因为被黄巾军攻破县城,只能带着关羽、张飞等亲信去投奔自己以前的同学兼“大哥”公孙瓒。
在往后的很多年里,刘备依然会在这种尴尬的颠沛流离中奋斗、挣扎,并将长期处于创业的初期阶段,属于他的时机还远未到来。
(https://www.vxqianqian.cc/4428/4428977/32164119.html)
www.vxqianqian.cc。m.vxqianqian.cc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