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某一天,曹操请刘备喝酒。酒酣耳热后,曹操很淡定地跟刘备说了这么一句话:“当今天下,算得上英雄的,只有你我两个人。”
刘备当时吓得筷子都掉地上了,好在当时天上打了一个响雷,刘备赶紧说:“哎呀,这个雷实在是太可怕了,吓死我了。”回去之后,刘备便和董承、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人歃血为盟,准备找机会干掉曹操。
结果,事情还没发动就被曹操察觉,董承、吴子兰、王子服一干人等被杀,刘备因为跑得快幸免于难。
整体看,衣带诏一事有几个疑点。首先,事情发生在建安四年(公元199年),离汉献帝在许都安定下来不过三年时间,曹操不是李傕、郭汜,更不是董卓,刘协怎么这么快就痛恨他到要不惜翻脸干掉他的地步?
要知道,当年曹操把皇帝和百官从逃难的途中接到相对安定、富庶的许都,不但安顿了皇帝,还给皇帝送去很多当时象征皇家身份、地位的用品。在送这些东西的时候,曹操上疏说这些东西是当年先帝赐给他父亲和爷爷的,他们从来都没敢拿来用,一直供在家里面,现在是把这些东西都还给皇帝的时候了。
当然,曹操这个说法大概率是有水分的。这些东西即使存在,也是在曹操的父亲曹嵩手上,而不是在老早就从洛阳跑出来的曹操手里。问题是,曹嵩当年就是因为跑路的时候携带的财宝太多,所以陶谦的部下张闿才见财起意,谋财害命杀了曹嵩。怎么这会儿又变成“一直供在家里”了呢?
但即便东西不是原装货,这对于当时处于逃难状态的刘协也是雪中送炭,他自然是感激涕零,把曹操看作大大的忠臣。怎么才三年的工夫,看法、观点就变化得如此剧烈?
是不是曹操对皇帝有各种不敬行为,态度非常差,让刘协反感?
应该不是。
按照汉朝旧制,普通臣子见皇帝肯定不能带兵器,只有三公这样的高官见皇帝的时候可以佩剑。而且,为了显示皇帝的尊贵和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如果三公坚持佩剑见皇帝,必须有两个卫兵拿着长戟交叉着横在三公脖子前,与之同向而行。但凡其有可疑异动,卫兵双手一拉,三公的脑袋就得搬家。当年曹操准备去讨伐张绣的时候,曾经去见过皇帝一次,亲身体验了一把“交戟叉颈”的待遇,个人感受极差。从那以后,曹操根本不见皇帝,有什么事都是书信来往,因此也就谈不上对皇帝不敬。
所以,说曹操对皇帝态度恶劣,导致皇帝想干掉他,这是说不通的。
后来汉献帝的皇后伏皇后在给她父亲伏完的密信中表达了很大的不满,谴责曹操处理完董承之后仍然强烈要求处死当时已经身怀六甲的董贵人。注意,伏皇后表示强烈不满的只有这一件事情,并没有涉及其他。也就是说,伏皇后对曹操在这件事情上对其他人的愤怒和处理,其实是可以接受的。
从这里我们又可以举一反三,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曹操坚持处理怀孕的董贵人,是出于斩草除根考虑,可见曹操得知衣带诏事件之后是如何的愤怒,反过来也可以得出推论,就是至少在曹操看来,他对皇帝的所作所为并不足以让皇帝对他下死手;第二,即便曹操对皇帝很不好,惹怒了皇帝,但不要忘了,这个皇帝是在董卓手底下生活了多年的一个傀儡,他对权臣的蛮横、无礼是能忍受的,况且曹操再怎么不像话,也达不到董卓那个程度,因此曹操即便平时对他的态度差一点儿,刘协应该也能忍受。
那为什么还会有衣带诏案件呢?
司马光在编写《资治通鉴》的时候是这样记述的:“车骑将军董承称受帝衣带中密诏。”其中用了一个“称”字,也就是说,是董承自己说自己手上有皇帝密诏的,其实有没有,或者说这个密诏是不是真的,还两说。
联系上面的疑点,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事情可能就说得通了:衣带诏案件有可能是刘协单方面想干掉曹操,并没有明确授意,整件事情是董承等人搞出来的一出政变,刘协只是事后默认。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夺取曹操手上的权力。
因为这个时候刘协即将年满二十。不同于之前年少可欺,也不似之后锐气尽失,此时的他正是血气方刚、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时候,是有可能为了拯救他们老刘家的基业而奋力一搏的。只可惜事情失败之后,刘协身边那些还真心愿意为汉王朝赴汤蹈火的忠臣死的死,逃的逃,刘协再不愿意也只能接受这个苍天已死的结局。
这里还有一个疑问:刘备为什么要跑?按史书上的说法,刘备参与衣带诏密谋之后,事情还没准备好,便碰到曹操需要有人去拦截因为走投无路要跑去跟袁绍会合的袁术。这时候刘备主动请缨,曹操就派他去了。
这个说法同样存在疑点。问题是,衣带诏案件是刘备离开之后才东窗事发的,而不是说曹操已经隐约察觉,刘备这才见机赶紧跑路。现在刘备这一跑,又算怎么回事呢?
因此,大家认为《三国志》里的很多说法靠不住,事情太巧了。但如果《三国志》靠不住,哪本史书靠得住呢?于是,为了让《三国志》的记载讲得通,我们联系史料中人物的特点,也可以“脑补”个大概。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刘备一开始并不同意参加衣带诏密谋,但被曹操戳穿心思之后,刘备实际上已经失了分寸,为先发制人以求自保,在还没想明白的时候便急急忙忙地加入衣带诏密谋。但当刘备冷静下来之后,他在家以种菜做掩护,私底下反复揣测、推演,始终觉得这件事大概是不能成功的。因为依前事之鉴,比如说何进和董卓,他们之所以会死,都是因为他们要进宫见皇帝,并且落了单。这也是干掉曹操的最好途径,可曹操现在压根儿不见皇帝。而且,朝廷的兵权都在曹操手上,别看大家都有个“将军”的名号,其实都是光杆司令。如果董承等人想直接硬上,事情更是做不成。那他们的机会在哪里呢?
刘备最终肯定地认为:没有机会。
既然这事的成功概率非常渺茫,自己脑子一热掺和了进去,曹操又点明“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日后曹操必然要加害自己,那刘备唯有一条路可走,就是赶紧跑路,而且要在曹操还没对他动杀心的时候跑,越早越好。
正好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曹操需要派人去拦截袁术,刘备便抓住机会跟曹操借兵,然后借机跑掉。当郭嘉和程昱听说曹操派刘备出征的消息跑来劝说的时候,曹操才幡然醒悟,再派人去追,已经追不回来了。刘备带着队伍一路往东,脱离了曹操的掌控。跑到徐州后,刘备把徐州刺史车胄杀了,自己占了徐州。至于那个可能要途经徐州、制造混乱的袁术,还没出门就呕血病死了。
放跑刘备是曹操一生中最失策的事情之一,但现实并没有给曹操过多时间后悔,他也来不及后悔,因为眼下他最强大的敌人袁绍已经磨好刀子,准备和他决一生死。
这将是决定曹操和袁绍生死存亡的一战。
(https://www.vxqianqian.cc/4428/4428977/32164116.html)
www.vxqianqian.cc。m.vxqianqian.cc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