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晚清危局中的曾国藩 > 3.天下没有完美的人才(1)

3.天下没有完美的人才(1)

相人不难,难就难在用人。曾国藩自己也说:“惟用人极难,听言亦殊不易,全赖见多识广,熟思审处,方寸中有一定之权衡。”

为什么用人最难?关键原因就是人的个­性­差异,用曾国藩的话来讲,就是“天下无完美的人才”。正因为这样,用人则要有一定的标准或原则。

古来关于人才的衡量标准无非二条,一是德,一是才。但是到底是德主才辅还是才主德辅,历来都有不同的看法。最佳的标准当然就是德才兼备。然而,世上两全之事往往难得。有德者不一定有才,有才的不一定有德。在做这道选择题时,曾国藩选择了德。

“余谓德与才,不可偏重。譬之于水,德在润下,才即其载物溉田之用;譬之于木,德在曲直,才即其舟楫栋梁之用。”德为人才之本,才是人才的效应。二者不可兼得,与其无德而近于小人,毋宁无才而近于愚人。

他认为德是关键,德好比水之源,才是水之波,德好比树之根,才是树之叶。有德无才近于愚人,有才缺德则近似小人。在愚人和小人之间,曾国藩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愚人”。这符合他强烈反对心窍(眼)多的思想。

身为理学宗师的曾国藩,对小人的痛恨也源于他世风的担忧。

曾国藩一反传统理学家空言内圣外王,热衷于从思想动机中来考察鉴别君子与小人,提出:

恒言皆以分别君子小人为要,而鄙意则谓天下无一成不变之君子,无一成不变之小人,今日能知人,能晓事则为君子,明日不知人,不晓事则为小人。寅刻公正光明为君子,卯刻偏私暗暧即为小人。

想想易中天先生在电视里大讲真君子与伪君子,真小人与伪小人,他要是读一读曾国藩对君子与小人的认识,或许就不至于费尽心机为曹­操­辩诬了。

事实上,要辨别有德无德,相对比较容易,而要确定有才无才则要难得多。

什么是才?古今中外,对才的看法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人或曰才就是一个人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固然有一定道理,然而,有能力并非等于有才,比如某人可以举起三百斤的重物,这种举重的能力一流也,但不能说他有举重的才华(或才气)。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