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晚清危局中的曾国藩 > 1.世兵制的天然弊端(1)

1.世兵制的天然弊端(1)

作为湘军统帅,曾国藩在时人后人的眼里无疑都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

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道光进士,官做得不大,时间也不长,一生主要以讲学为主,曾主持著名的杭州诂经­精­舍达31年之久,著述丰富,多达五百余卷,是清代一位杰出的学者。

一直到老的时候,他还念念不忘曾国藩对他在殿试卷中“花去春仍在”诗句的评价:

“此与‘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相近,他日所至,未可量也。”

俞樾后来将自己读书之所名为“春在堂”,还想让曾国藩为他书此三字。曾国藩死后,俞樾在挽曾国藩的联中还这么写道:

是名宰相,是真将军,当代郭汾阳,到此顿惊梁木坏;

为天下悲,为后学惜,伤心宋公序,从今谁颂落花诗。

他曾经将曾国藩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做过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曾国藩要胜过诸葛亮:

诸葛孔明治国之才,管仲、子产之流亚,乃得荆州形胜之地而不能用,终为吴有,徘徊散关斜谷之间,为司马宣王所拒,逡巡而坐困。岂天之弃汉乎?抑将略果非所长乎?公当咸丰初,以侍郎家居。时粤贼为封狐雄虺,荐食东南,爰奋于墨絰之中,躬秉鈇钺,稄威首途,楼船万艘,千里相望。既克武汉,顺流而东,隆冲以攻,渠幨以守,批亢捣虚,多垒云彻。曾不数年间,向之飑飑纷纷,争为雄长者,咸禽僵而兽毙。金陵为贼增巢蹙|­茓­之所,一举而空之……是公之英武过于武侯也。

俞樾认为,并不是天要弃汉,而实实是诸葛亮的军事谋略并非他的长处,占有了荆州这样的形势险要之地却不能够充分加以利用,这与曾国藩在江西时曾舍弃自己的身家­性­命也要保住武昌是大为不同;失去了荆州(包括现在的武昌一带),诸葛亮只好借助四川盆地,数次攀援蜀道之难,结果被司马懿挡在斜谷,徘徊不能进。三国之间之所以鼎立那么久,并非诸葛用兵有方,实乃三国都没有足够的实力消灭对方,因此等到司马氏条件成熟之时,成都竟然被一支偏师轻而易举攻破,其速度之快,也就不足为怪了。

向以务实著称的学术大师俞樾并非对曾国藩溢美,他所说曾国藩“隆冲以攻,渠幨以守,批亢捣虚,多垒云彻”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民间时期的蔡锷大将军也有着同样的看法。

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影响了几代人,同时代的将领都以曾国藩为楷模,其后黄兴、蔡锷等对曾国藩的治军方略也推崇备至,张之洞、袁世凯等在甲午海战后采用西法编练新军,也采纳了曾国藩治军的诸多做法,民国时期军事家蒋方震在《国防论》中也盛赞曾国藩是近代史上“一个军事天才家”,蒋介石明确表示要师承曾国藩,并要求国民党将领必须“认清历史,效法曾胡”。

然而,饶有意思的是只要是曾国藩现场指挥的战争,湘军总以失败告终。这是为什么?能说曾国藩是军事家吗?

倘若说他不是军事家,那么,曾国藩作为一介文人,却平定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造反运动,其功足可与古今中外的名将名相相媲美。这又是为什么?

在我看来,与其说曾国藩是一个军事家,不如说他是一代杰出的军事思想家来得更切实际。

大清以偏居东北,从“人不满100万,兵不足30万”的一支少数民族,入关成为中原之主,军事上较为顺利,八旗铁蹄横扫南北,所向披靡。然而,要统治人数远远超过自己数倍、文化远远先进得多的汉人,谈何容易?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