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年,咸丰二年八月,咸丰皇帝在太平天国势力越来越大,前线清军节节失利的沮丧中,先后在湖南、江西、江苏、浙江等省任命了49位团练大臣,将阻击太平军,拯救国家危亡的希望寄托在这些官员绅士身上。任命的第一个团练大臣,是前刑部尚书江西陈孚恩;十一月,任命的第二个团练大臣就是曾国藩。1860年又先后任命43个团练大臣。一共92个。
然而,将近100名团练大臣中,最终的结果却只有曾国藩一人成功了。这其中的奥秘何在?
曾国藩接到清廷要求他做团练大臣的时候,正在湘乡老家丁忧。此前的曾国藩本来一直在做京官,怎么突然想他让他出任团练大臣呢?
1852年的曾国藩,本来遇到了一个很遂心的机遇,兼遍吏部、礼部、工部、兵部侍郎的曾国藩,又兼刑部左侍郎,此时身为正二品侍郎的曾国藩,于这年七月下旬,又得了一个外放江西担任江西乡试正考官的好差使,这个差使即便按照正常渠道,曾国藩也能得到一笔外快。
9月8日,曾国藩刚走到安徽太湖县的小池驿,就遇上了从湘乡老家赶来报丧的家人,得知他母亲去世的噩耗,于是他不得不放弃做主考官的差使,按惯例踏上回乡奔丧的路途。10月6日,回到家乡。
初抵家乡,他就发现家乡人人皆习武艺这样一种以前没有过的现象,于是,在给儿子纪泽的家书中谈到了他的感受:
“土匪决无可虞。粤匪之氛虽恶,我境僻处万山之中,不当孔道,亦断不受其蹂躏。”
然而,仅仅过了月余,曾国藩就接到了时任湖南巡抚的张亮基从长沙派专人送来的书信,道是长沙情势危急,企盼这个享有盛誉、丁忧在家的侍郎出山,以解长沙之急。
然而,曾国藩委婉而又坚决地拒绝了他的邀请。
曾国藩不愿出山的原因,在咸丰二年十一月他写给好友刘蓉的信中作了如下解释:
国藩之所以迟迟赴局谙诸君子之后者,盖自七月二十五闻讣,至十一月初五始克释缟素而更墨絰。若遽趋县城,既不可以缟素而入公门,又岂可竟更墨絰,显干大戾。且局中要务,不外训练武艺,催收捐项二端。国藩于用兵行军之道,本不素讲,而平时训练,所谓拳经棍法不尚花法者,尤懵然如菽麦之不辨。而侧闻石樵先生之胆勇,及左右与罗山、赵、康、王、易诸君子之讲求切实,国藩寸衷自问,实不能及十分之二三。至于催促捐项,无论斩焉在疚,不可遽登人门,即便冒尔从事,而国藩少年故交,多非殷实之家,其稍有资力者,大抵闻名而不识面,一旦往而劝捐,人将有敬而远之之意,盖亦无当于事理。是以再四踌躇,迟迟未出。
这封给好友的信,应该道出了曾国藩不愿出山的实情。曾国藩的顾虑有三:一是他虽然做过兵部侍郎,但对于行军打仗确实陌生,对于这种人命关天的事情,曾国藩自然不敢轻易入局;其二,对于筹饷劝捐一事,则限于自己的资源,其故交好友多寒素之家,而有些家底的人又都是闻名而不曾见面之人,涉及到银钱的大事,曾国藩哪有把握能筹到钱?其三,自己实实在在有孝在身,出山就是夺情。
从这封信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夺情这条顾虑,倒并不是最主要的。但到了后来,这一条顾虑反倒成了曾国藩不愿意出山的最主要的理由了。究其实,曾国藩的内心深处还是顾虑前二条,只不过这只能和心腹好友说,不足与外人道也。这不能说曾国藩虚伪,而恰恰表明他务实。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