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晚清危局中的曾国藩 > 2.夺情出山,挺身入局(2)

2.夺情出山,挺身入局(2)

刚刚推掉巡抚大人的好意,十二月十三日,曾国藩就接到了由巡抚张亮基转来的朝廷关于他“帮办团练”的寄谕。同样是基于上述考虑,曾国藩随即草拟奏折《恳请在家终制折》,一意在家守制。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只能遵守儒家祖制,在家为母亲尽孝。儒家祖制,政府官员父母去世,要辞去公职,退居家乡,守丧三年。这三年中,原有的官职品级不再保留,待服丧期满,中央政府再视情起用。一心想建立一番功业,成圣成贤的曾国藩自然知道这其中的厉害。虽然儒家也讲“经”和“权”,也就是说,国家在特殊时期尤其是用人之际,皇帝可根据实际情况下旨要求政府官员缩减守制的时间,先回到政府中任职,这叫做“移孝作忠”,也称“夺情”。前者守制是“经”,后者夺情是“权”。在经与权的取舍中,很多政府官员自然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但是也有被夺情者,却遭受过舆论的非议甚至攻击,比如大明万历年间的首辅张居正就是一例。张居正被夺情后,首先遭到了来自同僚的强烈反弹,但被皇帝严辞驳斥,然而,对张居正的抨击并没有因此消失,反而变本加厉,以至引发出一场政治危机。

或许是殷鉴不远,一年前的曾国藩还专门写信给他的老乡江忠源,一个很有气节之士,其时他也因母丧丁忧在家,但他却率领自己训练的楚勇前往广西阻击太平军。曾氏在信中说:“虽军旅墨絰,自古所有,然国朝惟以施之武弁,而文员则皆听其尽制,无夺情之召。”所以,曾国藩先是拒绝了来自地方官员的邀请,继而又拒绝了来自最高当局的夺情谕旨,也就不足为怪了。

然而,一个意外的情况出现了。正当曾国藩要派人将奏折上奏朝廷之时,好友郭嵩焘前来湘乡曾府吊唁。

不过,郭嵩焘显然是打着吊唁的幌子而来。

事实上,此时的湖南,希望曾任过五部侍郎的曾国藩出山来维持湖南局面的呼声很高,左宗棠应湖南巡抚张亮基之邀,已从隐居的山中来到长沙。郭与张、左均有交情,此时前来曾府自然是带着目的来的。

郭嵩焘,湖南湘­阴­人,比曾国藩小七岁。道光十五年,郭嵩焘中秀才后,经好友刘蓉引荐,在岳麓书院结识曾国藩,自此成为莫逆之交。然而,郭嵩焘科举不顺,考进士四度落第。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在郭嵩焘第四次进京参加科考的时候,曾国藩恰好是同考官,52岁的魏源、23的李鸿章亦在考生之列。然而,郭、李均未被录取。可见,当时的科举风气还是相当不错的。第五次参加科考,郭嵩焘终于中为贡士,不久殿试,获赐进士及第。与曾国藩的弟子晚清重臣李鸿章是“同年”,不久做了翰林。

那么,郭嵩焘不是在京做翰林吗?怎么到了湖南?

原来,郭嵩焘做了翰林院庶吉士之后,根据大清的体制,庶吉士留馆三年,即另行考试,成绩优异者任翰林院编修,其他人就分发到各部或各州县任职,称“散馆”。考试后郭嵩焘没能继续留在翰林院,只能离京,先是去苏州、再到金陵,从金陵到武昌,在道光二十八年过年之际回到湖南湘­阴­老家。回家不久赶上两湖地区发生特大洪灾,就帮助叔叔在湘­阴­救灾,尔后又赶到长沙帮助当时的候补知府夏廷樾救灾。

也就在这年的­阴­历七月十六日,郭嵩焘的母亲病死于老家。半年之后,父亲郭春坊也病逝了。郭嵩焘就在家守制。不久在广西就发生了大事。书包 网 想看书来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