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晚清危局中的曾国藩 > 6.脚踏实地,训练劲旅(1)

6.脚踏实地,训练劲旅(1)

绿营之不可用,曾国藩看在眼里;绿营之不可救,曾国藩痛在心里。他说:“恐岳王复生,半年可以教成其武艺;孔子复生,三年不能变革其恶习。”

他深知要自创一支新军,训练至关重要。因而,面对太平军的嚣张势力,面对朝廷上下给予的厚望,曾国藩并不急于立功,匆促出师。

相反,出师前,曾国藩曾对咸丰皇帝有过两次抗旨不遵:

第一次是在1853年10月29日,太平军逼近武昌,武昌兵力薄弱,咸丰令曾国藩派兵救援。11月3日、5日两次命曾国藩亲自带兵前往救援,但由于湘军刚开赴衡阳,阵容不整,训练不足,曾国藩消极待命,迟迟不肯出兵。

第二次是在1853年12月12日,咸丰帝以六百里加急谕令,催促曾国藩迅速带兵救援安徽,曾国藩以“船炮未齐,不能草率成行覆奏”,气得咸丰帝大骂他不知好歹、自以为是,并恨恨地说:既然你想自担重任,朕成全你,不过“言即出诸汝口,必须尽如所言办与朕看”,曾国藩一看把皇帝*了,只得急忙解释。

不打无准备之仗,是曾国藩信守的信念。

为此,他先后在长沙、衡阳加紧练军。

曾国藩的练军思想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精­神教育,开毛泽东注重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之先河;一是练技艺和阵法。

曾国藩把训练二字细分开来,­精­神教育就是曾国藩所说的训,练技艺和阵法就是练。

众所周知,曾国藩率领的湘军相当一段时间内在兵力对比上,不及太平军。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曾国藩所要打的这一仗在道义上处于正义地位,因此,从心理上战胜敌人,是曾国藩军事战略的核心。

曾国藩准确地认识到,太平军虽然标榜打的是一场满汉之间的民族战争,但事实上,这只是造反派祭起的法宝之一。所谓“民族战争”,就连洪秀全本人都不相信他自己说:“如今自康熙时已过二百年,反清尚可,复明何谈!”

然而,不挑起矛盾,何以师出有名?何以安定那些跟从他出生入死的广西“老兄弟”?洪秀全在他的“杰作”《奉天讨胡檄布四方喻》中,正式指称清朝统治者为胡为妖。

鉴于此,1854年2月,曾国藩发布亲自撰写的《讨粤匪檄》,将战争定位为卫道之战,捍卫中国传统文化(名教)之战,驳斥了洪秀全所谓的民族战争。

为传檄事: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以来,于今五年矣。荼毒生灵百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所过之境,船只无论大小,人民无论贫富,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其虏入贼中者,剥取衣服,搜括银钱,银满五两而不献贼者,即行斩首。男子日给米一合,驱之临阵向前,驱之筑城浚濠;­妇­人日给米一合,驱之登陴守夜,驱之运米挑煤。­妇­女不肯解脚者,则立斩其足以示众­妇­;船户而­阴­谋逃归者,则倒抬其尸以示众船。粤匪自处于安富尊荣,而视我两湖、三江被胁之人,曾犬豕牛马之不若,此其残忍惨酷,凡有血气者,未有闻之而不痛憾者也。

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谓惟天可称父,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也。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贾以取息,而谓货皆天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