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晚清危局中的曾国藩 > 3.权力:高处不胜寒(1)

3.权力:高处不胜寒(1)

高处不胜寒之“寒”在哪里?

在曾国藩看来,这个“寒”主要来自世俗文法和官场恶习以及自身缺憾。

就世俗文法言,有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便是关于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一般人都受古代兵法的影响和熏陶,讲求“兵贵神速”。太平军从广西到南京,其声势之大,速度之快,遗害之深,都让举国震惊,大家都不曾想到这样一支叛军竟然能持续十余年之久,民众受苦极深,朝廷日夜不安,都寄希望于曾国藩,以求速战速决,快速平定内乱,还朝廷以安静,还民众以生机,这都在情在理。

然而,作为局外人自然不知局中人之苦。面对人数众多,力量数倍于湘军之敌,曾国藩有自己的苦衷,同时他对战局也有着较常人清醒的认识,那就是短期内断无易平之理。加上他的­性­格行事谨慎,因而,曾国藩抱定了稳打稳扎、不轻率出战的信念,他的一个著名的战术就是围城打援,不以一城一地之得失为衡,而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夺取战争的主动权为要。

因此,曾国藩与朝野清议在观念上就形成鲜明的对比,时间一长,耗费巨大,很多官员都苦于备战备饷,对曾国藩颇有微言,朝廷也常常给予巨大压力。可以说曾国藩无时不处于焦虑状态。

如朝中著名的主战派代表尹杏农就曾两次写信给曾国藩,借指责周亚夫委弃梁孝王的故事,力陈“兵贵神速”之义。

这种世俗清议表面对曾国藩没有多大影响,但其实,这种舆论一旦形成风气,就会对他构成直接的威胁,朝廷迫于舆论的压力往往就会选择将其作为“替罪羊”。

此之谓“寒”。

就官场恶习而言,主要就是人心难测。曾国藩所深恶痛绝的“文臣取巧,武臣退缩”就是当时官场最大的恶习。如果说它最大的问题是危害家国安全,其次则是破坏人心。这种人为了自保,或者为了利益,什么样的损人利己之事都是可以做出来的,像曾国藩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往往就成了他们攻击的对象。此之谓“寒”。

再次,居高位者,权最大,位最高,责最重,理应为国除忧,为民解难。然而,往往因为德薄才疏,有负君恩民望,这样一来,朝野中那些正直之士势必也会把矛头对准自己。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类似的,很多人一做高官,就忘了修德进业,举手投足之间极容易导致伤人害理之事,用曾国藩的话来说就是:“权位所在,一言之是非,即他人之荣辱予夺系焉。”特别是对自己身边的人或与己有关的人,更容易造成伤害。比如,曾国藩刚开始对保举部属实行不妄不滥的原则,但由此导致人心不附;后受人启发,对有功之人尽心保举,然而,有些被保举之人要么反被人参劾,要么不以为恩反以为仇。不保不行,保也不行,真是两难!此之谓“寒”。

曾国藩多次强调他居高官之“寒”:

吾辈所最宜畏惧敬慎者,第一则以方寸为严师,其次则左右近习之人,又其次乃畏清议。

明白了高处不胜寒的“寒”之所在及其根源,就懂得了做高官之道。这就是曾国藩之所以能居官不败的一个重要经验。

如何来避开这些令人畏惧的寒心之事,保持居官不败?

首要的经验还是保持一颗敬畏谨慎的心。此即曾国藩所说的以方寸为严师。方寸就是指心。临事方寸不乱,有敬有畏,就不至于骄纵放诞。不放纵自己的心,就不得罪、不伤害他人之心。曾国藩反复劝教诸弟,要有战略头脑,天下事当从大处着眼。做高官就更不例外了。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