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曾国藩有不少具体的归纳和阐发,这里概要如下:
(1)天道有三恶:天道恶巧,天道恶盈,天道恶贰。
巧者,乖巧也,小聪明也,小权术也,见风使舵,八面玲珑,四方讨好;盈,满也,名利权位样样都想得到,趾高气扬,目无余子;贰者,三心二意也,不诚实不坦荡不光明。
曾国藩把这“三恶”上升到天道的高度,实际上就是保持对天道的敬畏。他讲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实则又包含了高官之道,只不过借老天爷(“天道”)的名义说出来而已。从不投机取巧,脚踏实地,是做人做官的基本原则;做人做官不能自满,不必追求完满,真正的境界就是他所说的“花未全开月未圆”最为受用;三心二意,见异思迁,半途而废,都是属于不忠诚的表现,做人做官要去猜疑,讲诚信。于上,讲“君臣之知,积诚以相感”;于友,讲“朋友之交,积渐以相孚”;于人,讲“上下之和,积义以相助”;于亲,讲“兄弟之爱,积善以相劝”。
(2)凉薄有三端:幸灾乐祸,居卑思尊,遇事激扬。
“闻人有恶德败行,听之娓娓不倦,妒功而忌名,幸灾而乐祸,此凉德之一端也;人受命于天,臣受命于君,子受命于父,而或不能受命,居卑思尊,日夜自谋置其身于高明之地,譬诸金跃冶而以镆邪干将自命,此凉德之二端也;胸苞清浊,口不藏否者,圣哲之用心也,强分黑白、遇事激扬者,文士轻薄之习、优伶风切之态也,而吾辈不察而效之,动辄区别善恶,品第高下,使优者未必加劝,而劣者几无以自处,此凉德之三端也。”
这三端更切近实际。这世间,妒功忌名、幸灾乐祸之人大有人在。曾国藩多年的宦海生涯使他明白,这种行为只会凉了周围人的心,一个失去热情的人怎么可能在你遇到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施以援手?居卑思尊的人,就属于越位,不知安分守己,总觉得自己比他人高明,妄自尊大,又怎么可以服人?至于那些喜好品评人物、口无遮拦的人,常常会令人下不了台,这种人于人并无帮助,于已反而损德丧名。做高官者尤其要去除这三端。
(3)要职有三忌:功高震主,才大压主,权大欺主。
做高官的,功高是好事,才大是好事,权大也是好事。但如果以功震主,以才压主,以权欺主,就离他的末日不远了。
这一震、压、欺,并非是因功、因才、因权而起,实则是因自己的言行而致。
居高官,切切地防止自己“震”、“压”、“欺”上司。因此,持盈保泰,推美让功,尽可能减少自己对功之恃,对才之恃,对权之恃。让功,则不恃功;推美,则不恃才;忌盈,则不恃权。让自己一无所恃,这样方能居高官而不败。
曾国藩的做法就是善于守拙。官是做不完的。“不以贵凌物,不以威加人。以贵凌物,物不服;以威加人,人多厌。”梁启超说:曾氏并非超群轶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曾氏只是在不做上下功夫。
(4)为人有四知:知命,知礼,知言,知仁。
这“四知”,不止一次出现在曾国藩的日记里。前面“三知”出自于《论语》最后一章,他觉得还要加一条:知仁。
知命,就是懂得命运,也就是要识时务,懂得天时,面对现实,要了解、顺应客观规律而不应与之违背,明确人生的道义与职责;经常称量自己,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