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何尝不知道李元度是在他最困难时入幕的,多年来患难与共,“情愈家人”,致有“六不能忘”之说。前后态度之所以悬若霄壤,究其原因则主要由私情而起。
私情引起的愧恨,自然也只好以私情来设法挽回。
这就是与李元度约成婚姻,“以申永好”。
但是,早在1858年,李元度的两个儿子都已定聘,而曾老九与李元度的儿女年龄相差过于悬殊,一直到曾国藩去世数年之后,曾纪泽的抚子即纪鸿的四子曾广铨与李元度的女儿结成秦晋之好,算是圆了曾国藩生前的梦。
不过,李元度虽然屡遭老友曾国藩的弹劾,心有怨望,然而在曾国藩在世之时,因为看到了曾国藩真诚的悔歉,所有恩怨早就一笑泯之。事实上,曾国藩去逝前几年两人长期通信联系,互致关怀。
1866年,贵州苗民事变,李元度再度官复原职,两年间因功授云南按察使,不久又被川督参劾,于是,李元度干脆称病开缺回籍,以平常的心态潜心学问,“奉亲著书,极孝友文章之乐”。
李元度所著《国朝先正事略》一书写成后,李写信并将书稿寄给曾国藩,向他索序。此书受到曾国藩的高度推崇,预料“必可风行海内,传之不朽”。
曾国藩病逝后,李元度写了十二首诗以寄悼念,诗中对曾国藩给予了高度评价。其中一首是这么写的:
记入元戎幕,吴西又皖东。追随忧患日,生死笑谈中。
末路时多故,前期我负公。雷霆与雨露,一例是春风。
好个“前期我负公”,表明李元度后来对自己的做法有了清醒的认识与反省,并表达了歉意。
好个“一例是春风”,则将彼此的嫌隙轻轻吹去。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