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晚清危局中的曾国藩 > 3.将奏折发挥出最大的功效(1)

3.将奏折发挥出最大的功效(1)

古代官场也好,现代政坛也罢,写奏折、汇报和处理文件历来是从政为官者的重要日常业务。从某种意义上讲,领导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汇报的艺术。官场凶险,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凶险最大的根源就来自于汇报,即如何与上司达到有效沟通,让领导信服,让同僚折服,让部下钦服。

奏折是用文字来与上司沟通,取得上司的理解、同情和支持,获得上司的意图,表达自己的愿望。那么语言文字功夫当然是首要的功夫了。

如何将奏折发挥出它最大的功效,曾国藩教给了我们不少的经验。

一是重视奏折的语言文字功夫。

语言文字功夫是奏折写作的重要方面。有一个流传甚广、常常被人记起的故事便是“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据说,有一次湘军一位营官呈给曾国藩一份军情报告,报告中谈到一段时间来战争打得非常苦,是“屡战屡败”,曾国藩读到这里,提笔将“战”和“败”两个字打了个倒勾。后来,曾国藩据此作奏折,便用了“屡败屡战”四个字。

这样一来,虽然只不过是“战”“败”的顺序变换了一下,但读起来给人的感觉却完全不一样。这不能说是曾国藩的心术,而是曾国藩的奏折艺术。说“屡战屡败”固然是实事求是,但说“屡败屡战”又何尝不是实事求是?

这就是曾国藩重视的圆融通达功夫:“奏疏公牍,再三斟酌,无一过当之语,自夸之辞,此皆圆融通达功夫。”也正是曾国藩为官的高明之处。

奏折语言讲究一个诚字。前面已有提及。具体到写奏折艺术,曾国藩还讲过一条妙语:“以悲情打动皇上,以屈己举荐部下”。

虽然曾国藩率湘军出生入死,但朝廷皇上他们并不明白湘军所付出的辛劳,局外人总是觉得事情办起来很容易,局中人的艰辛一般都是高层决策者容易忽略的问题。而办大事,大战争,不取得皇上的同情、支持是不可能顺利的,写奏折本来就是一门“打动皇上”的艺术,而打动皇上最佳的办法就是述悲情。

举荐部下既是对部下奋不顾身的奖赏和感谢,同时也是从政为官者必需的手段。但每一次举荐不可能个个都那么如意,怎么样使得自己的举荐能让皇上不打折扣地同意呢?曾国藩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屈己。在奏折中曾国藩常常将功劳归诸被举荐的部下,让皇上看了这样的人不举荐说不过去了。

因此,有一段时间,曾国藩举荐的部下都基本上能获得朝廷的许可。

二是讲求奏折的表功艺术。

奏折很多时候是要表功的,否则皇帝怎么可能知道你做了多少事,立了多少功。

将功劳隐于叙事之中,这是曾国藩奏折的一大艺术,也是一种最高的艺术境界。

唐浩明先生说,曾国藩平生最为重要的一份报告,就是打下南京后上奏的《奏报攻克金陵尽歼全股悍匪并生俘逆酋李秀成洪仁达折》。

从一个在籍侍郎到如今两江总督,曾国藩不仅经历了种种波折和痛苦,付出了血­肉­的代价,也最终克成大功,所以这一天既是多年盼望的,又是令人激动的。到这一天,也就是表功的时候到了。

但是,如何表功,却同样是一件头等大事。

后人说曾国藩做官是成功的,其实主要就是看到往往在关键时刻,曾国藩能做到高人一筹。

克复南京,不可能不为这立下“天下第一功”的湘军将士们摆功。这道奏折最高明的也就在这里,“正是在客观的叙述和理智的分析中,时时处处、字里行间全是在为湘军为吉字营评功摆好”。而且让人看不到痕迹。 txt小说上传分享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