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47年,荀子回到赵国,受到赵王的重视,尊其为荀卿。在赵国的这段时间,他曾经与临武君在孝成王面前议兵,将天下兵争形势归结为“兵不血刃”、“凝士以礼”及“为义而战”。但这种“仁战”的思想根本不合时宜,连其弟子李斯等人都不相信。赵王口头上称赞荀子的才学,但并没有采纳他的政治主张。荀子非常失意,没过多久就离开赵国,返回秦国。后来,荀子接受楚国春申君的邀请,入楚担任兰陵令(官职)。但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春申君就遇刺身亡,荀子也随之丢官。
受到这一打击,已届暮年的荀子心灰意冷,遂放弃仕途,留在兰陵著书立说、教书育人,直到终年。荀子去世后葬于苍山县兰陵镇东南处。现在荀子墓前有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补建荀子墓碑”和光绪三十年(1904年)“楚兰陵令荀卿之墓”碑。据碑文记载,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6年)也曾修过此墓。
荀子作为战国后期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是继孔、孟之后的又一位儒家代表人物,其主要思想集中在《荀子》一书中。它仿《论语》体例,始于《劝学》,终于《尧问》,其中:《天论》阐述自然观;《解蔽》、《正名》阐述认识论、逻辑思想和思想方法;《性恶》阐述人生论;《劝学》、《修身》阐述教育理论;《议兵》阐述军事理论;《礼论》、《王制》、《王霸》、《富国》等篇阐述社会政治思想。总的来说,《荀子》是中国古代集儒、法、道、墨等诸子学术思想的大成之作。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