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现存元朝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曹元的《二贤堂碑》碑文记载:“济州判官赵义甫乃于南城之巅,东太白楼百步更筑堂以像二贤。”证明当时的太白楼早就在南城墙上。根据作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的《重修李白酒楼记》石刻碑文记载:把太白楼建到南城墙上者为冀德芳。当时的冀德芳是朝廷中书右丞,太白楼是他来济宁担任济宁监州时建造的。按《元史·河渠志》记载:至元二十年(1283年),京杭大运河改线东移工程开始,新河道途径济宁市区,正好经过城东门的青莲胡同附近。冀德芳作为济宁监州,为了运河这一大工程的顺利实施,便把太白楼移建到济宁最显著的位置——当时的南城墙上。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太白酒楼”重建,济宁左卫指挥使狄崇在重建时以“谪仙”的寓意,在南城墙上依照原楼的样式进行了重建,同时将“酒”字去掉,匾额名为“太白楼”,此事在《济宁州志》中有记载。在此后的数百年间,人们又曾对太白楼进行了数十次重修。
今天的太白楼是195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拨专款在旧城墙上重建的。它连同台基共占地4000平方米,两层建筑,砖木结构,重檐歇山式样,高20余米。二层檐下正中悬挂扇形“太白楼”楷书匾额,楼上正厅的北壁上方镶有“诗酒英豪”大字石匾,下面镶嵌着李白、杜甫、贺知章等三人的全身阴刻“三公画像石”。楼的游廊和院内有《李白任城厅壁记》、乾隆皇帝《登太白楼》和历代文人墨客的赞词、诗赋等60余块碑碣。楼的东北角有李白书法真迹“壮观”碑,每字两尺见方,写得洒脱飘逸。
楼内还摆放着李白《清平调》手卷和诸多文物。墙上是《李白生平事迹图文展》,分为十一个部分:徙家中亚生于碎叶;长于江油大器初铸;仗剑去国外出远游;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占籍东鲁置产汶阳;探奇东蒙躬耕田园;不畏权贵戏谑谄官;养亲访友鲁女称贤;安史之乱易装南逃;老归石门尚有遗愿;痛死当涂奈何苍天。
1987年,济宁市在太白楼建立了李白纪念馆。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