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中世纪千年史话 > 39 收复失地运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角逐

39 收复失地运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角逐

1086年,两位在中国具有影响力的人物谢世,他们分别是司马光和王安石。

王安石生前推行的新政遭到司马光大人的极力反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说明他小时候是个头脑灵活的孩子,可是他长大了,当了官,就变成因循守旧之人,他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俩人在宋神宗面前争得不可开交。

同样在1086年,欧洲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英格兰颁布《末日审判书》(Domesday Book,简写为Domesday),另一件是萨拉卡战役。

【末日审判书】

咱们先说说《末日审判书》。

有人可能以为它是宣判某个人罪状的,也有人会以为它是用来鼓吹世界末日的,其实不然。

征服者威廉统治英格兰后,盎格鲁-撒克逊人不肯臣服,国内一直*不断,暴动迭起。

要控制住局面,手下人忠心卖命是非常必要的。威廉把英格兰80%的领地拿出来,这个给一点,那个分一点,把麾下骑士封为男爵,让他们领兵驻守各地。威廉还在英格兰修了不少城堡,大有秦始皇修长城的架势。

著名的伦敦塔、温莎城堡都是这一时期的杰作。

在英格兰站住脚以后,威廉发现自己二十年来只顾闷头*叛乱,对这块新土地还不了解,到底谁是财主,谁是穷光蛋根本就不清楚。

要巩固统治,就必须掌握人口和土地的分配情况,两眼一抹黑是肯定不行的。

1085和1086年,威廉进行大规模普查工作,贵族和自耕农土地的实际情况和经济情况都被查得一清二楚。调查的主要目的就是找出谁拥有哪些土地,该交多少税。

《末日审判书》就是记录这些情况的土地帐簿,给它起这个名字是为了强调它的最终­性­和权威­性­。同时,这本书也具有法律效力,上面写的“谁拥有财富,或财富值多少”就是法律。大地主们都傻了眼,以后再想偷税漏税可就难了。

据上面记载,当时英格兰约有150万人口,其中90%以上是农民。

威廉在英格兰忙得不亦乐乎,他的长子罗贝尔二世(Robert II)却在诺曼底搞­阴­谋,趁着daddy不在发动叛乱。

威廉火冒三丈,起身返回诺曼底,举兵*。不幸的是,他从马上摔下来,身受重伤,两个月后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罗贝尔二世如愿以偿地出任诺曼底公爵,英格兰国王则由次子威廉二世(William II,1087—1100年在位)担任。

【收复失地运动】

下面再来说一下萨拉卡战役(Battle of az-Zallaqah)。

萨拉卡战役是发生在伊比利亚半岛的“收复失地运动”(Reconquista)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我先来介绍介绍这场声势浩大的收复运动。

所谓“收复失地运动”是指自718至1492年,伊比利亚半岛北部的基督教各国逐渐战胜南部穆斯林政权的运动,其目的就是要把*教赶出去,恢复基督教统治。

说起来话可就长了,公元8世纪初,*帝国倭马亚王朝征服了西哥特王国,入主伊比利亚半岛。

西哥特贵族们不甘接受穆斯林统治,他们在阿斯图里亚斯(Asturias,位于今西班牙北部的沿海地区,邻比斯开湾)挑起反旗,建立阿斯图里亚斯王朝,一场持续七百多年的“收复失地运动”拉开序幕。

自此之后,穆斯林和基督徒之间战争不断,倭马亚王朝在内忧外患中灭亡,一名流亡的倭马亚家族成员逃到伊比利亚半岛,建立后倭马亚王朝。

半岛北部也逐渐分化成很多小型的基督教国家,它们继续和*人对抗,但是在*人强大的攻势下,它们只得提出议和,并向后倭马亚王朝进贡。

【曼苏尔】

976年,后倭马亚王朝年幼的希沙姆二世(Hisham II)继任哈里发,其母执掌国政。

这位太后有个宠臣,名叫阿米尔(Aamir),他原来只是个小小的文书。美丽能­干­的太后看上了他,阿米尔从此在政治道路上一帆风顺,飞黄腾达。

阿米尔不仅仅是个­奶­油小生,他的政治权术和武略完全不在他的容貌之下。他踩着上级的肩膀一个劲儿往上爬,一直爬到侍从长兼大臣的职位。

地位提高了,要想­干­一番大事,就必须把军权掌握在手里。阿米尔凭借职权,用摩洛哥雇佣军替换斯拉夫禁卫军,顺利掌控军队。

接下来,他做了很多拉拢宗教势力和提高自己形象的事:

为了讨好宗教学者,他把哈克木图书馆里与宗教教义相违背的书籍付之一炬,欧洲版的焚书坑儒。他花了大价钱收买全国的诗人,让他们在祈祷祝词里提自己的名字,货币上也铸了他的名字。不但如此,他还穿着用金线织上自己名字的礼服,这原是哈里发的一种特权。

冲龄的哈里发更是被他软禁在王宫里,他又下令,凡发出的公文,都要加盖他的印信,而不是哈里发的。

司马昭之心已是路人皆知,他现在只有一件事没­干­,那就是灭掉后倭马亚王朝,建立自己的王朝。

一些权贵看不下去了,你一个太后的男宠竟敢对我们发号施令,真是无法无天,再不做点什么,你就要谋朝篡位了。

阿米尔可不是吃­干­饭的,他联合基督教国家,把起事的权贵杀得大败。

北部的基督教国家其实并不团结,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征伐,乱得一塌糊涂。对此一清二楚的阿米尔调转矛头,向基督教国家挥起屠刀。

阿米尔巧妙运用战略,横扫整个伊比利亚半岛。纳瓦拉(N*arra,一个基督教国家)公主更是下嫁予他,基督教势力完全败北。

后倭马亚王朝上空的星星变得璀璨无比。

阿米尔的势力如日中天,无人可及,他篡取曼苏尔•比拉(意为“借天助而得胜者”)的尊号,自称“曼苏尔”(Al-Mansur)。

曼苏尔一直有个心愿:大丈夫要马革裹尸。

1002年,上天终于满足了这一愿望,曼苏尔在第十五次出征基督教国家后,逝于班师途中。他被葬于麦地那,墓碑上雕刻着:

他的遗迹告诉你他的生平,

仿佛你自己跟他本人会面。

时势永不会再产生这样的人物,

无人能像他那样保卫西班牙国境。

基督教史学家却尖锐地写道:“1002年,曼苏尔逝世,葬于地狱。”

此后,后倭马亚王朝内乱不断,哈里发们像走马灯一样,更替频繁,有的更是多次复位,国势一蹶不振。

【哈里发制度在伊比利亚半岛的最后岁月】

苏莱曼担任哈里发时,国土已经被贵族们瓜分殆尽,他自己没有任何领土,当领导的混到这种地步实在太寒碜了。再也不能这样过,再也不能那样活,不甘心受制于人的苏莱曼向基督教国家借兵,成功攻下科尔多瓦。

此风一开,其他贵族势力纷纷效仿,引入基督教势力以壮大自己的力量,这无异于引狼入室,哈里发名存实亡。

1027年,五十四岁的希沙姆三世(Hisham III)继任哈里发,他已经无力拯救这个颓废的王朝。科尔多瓦人厌倦了统治者不断更替,他们决定让哈里发制度从伊比利亚半岛蒸发。

可怜的希沙姆三世和家人被监禁在一间凄凉的小屋里,屋内十分­阴­暗,就像个冰窖。他只穿着单服,怀抱着幼小的女儿,想用自己的体温给她取暖,屋里发霉的气味几乎令他们窒息。他深邃地望着窗外,忐忑不安地猜测着自己的命运。

与此同时,大臣们正在举行公开会议,宣布彻底废除哈里发制度。

1031年,哈里发时代在伊比利亚半结束。一夜之间衰老很多的希沙姆三世向卫兵乞求一盏灯和一口面包给女儿充饥,宣布了这个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在后倭马亚王朝的废墟上,出现了小国林立、泰法(Taifa,即诸侯国)割据的局面。

此后的数十年里,伊比利亚半岛喊杀声震天,浓烟滚滚、烈焰翻腾。莱昂(León)及卡斯蒂利亚(Castile)国王阿方索六世(Alfonso VI,1065—1109年在位)起兵南下,相继吞并许多泰法,并自称“全西班牙的皇帝”(Emperor of all Spain)。

【萨拉卡战役】

摩尔人在北非建立的阿尔摩拉维王朝(Almor*id dynasty,1040—1147年)向北发展,控制了摩洛哥和加纳王国。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