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中世纪千年史话 > 39 收复失地运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角逐

39 收复失地运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角逐

1086年,南部的塞维利亚(Sevilla)、巴达霍斯(Badajoz)、格拉纳达(Granada)等泰法自知无法与阿方索六世抗衡,便向阿尔摩拉维王朝借兵,这正中了阿尔摩拉维苏丹优素福(Yusuf)的下怀,他正可借机扩充势力,便乐呵呵地应允了。

萨拉卡战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

优素福亲自率领七千人马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的安达卢西亚(Andalusian)地区登陆。

安达卢西亚地区的*教泰法诸国的君主像是见到救世主,纷纷率兵前来会合,使这支联军的数目膨胀到三万人。

当时,萨拉戈萨城被阿方索六世率领的卡斯蒂利亚军包围,危在旦夕。优素福毫不怠慢,指挥联军北上,开往安达卢西亚北部,营救萨拉戈萨城。

阿方索六世听说穆斯林军队已经向自己杀来,便调动自己的六万大军南下,迎面而行。

两军在巴达霍斯以北相遇,分别布下阵势。杀气直冲九霄,在战场上空密织­阴­云。

穆斯林军队比基督徒少了整整一倍,优素福却依然踌躇满志,给对手送去口信,三条路让阿方索六世自己选:要么改信*教,要么俯首称臣、外加人头税,要么咱们就开打。

阿方索六世在兵力上占有优势,他对优素福的狮子大开口嗤之以鼻,毅然决然地选择开战。

1086年10月23日,萨拉卡战役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优素福把士兵分做三队:

第一队:塞维利亚君主穆塔米德(al-Mutamid)为统帅,麾下全是泰法诸国的部队,兵力一万五千人。

第二队:优素福本人为统帅,兵力一万一千人。

第三队:北非黑人士兵,兵力四千。

佛晓时分,阿方索六世率先发起进攻。在优素福授意下,穆塔米德指挥第一队与敌人展开厮杀,其他两队按兵不动。

卡斯蒂利亚军虽然人马众多,却无法突破第一队防线。穆塔米德及其部队是在保家卫国、抵抗侵略者,尽管穆塔米德在卡斯蒂利亚军的第一轮攻击下就挂了彩,可是他的英勇奋战给联军作出榜样,麾下士兵士气大振,战斗得格外英勇。

卡斯蒂利亚军的攻势也颇为猛烈,冲入穆斯林一部的营地,洗劫一番。

战至下午,战场上已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血­肉­横飞的场景不绝于眼前。优素福看到时机成熟,指挥第二队冲入战场,将卡斯蒂利亚军包围。

阿方索六世一直认为优素福是想坐山观虎斗,不会增援充当炮灰的泰法诸国,所以他放开胆子与眼前的敌人绞缠厮杀。可是他错了,判断失误令他阵脚大乱,阵地逐渐丢失。

优素福心中暗笑,他立即下令第三队投入战斗,北非的黑人士兵舞动着刀剑和标枪杀入战团。

长年围捕打猎练就了这些黑人过硬的本领,他们投掷出的标枪几乎百发百中,卡斯蒂利亚阵中惨叫不断,骑士纷纷跌落马下。

卡斯蒂利亚军开始崩溃,像退潮一样哗哗地往后逃命。六万大军除了一百多名骑士全身而退,四百多人受伤外,其他的全部阵亡。阿方索六世本人也侥幸逃脱,不幸的是,混战中他的一条腿被敌人砍为两截。

阿尔摩拉维王朝的军队也损失惨重,伤亡数字不详。

当天,战场上鲜血遍地,士兵动不动就滑倒在地,所以后来此地便被取名为萨拉卡,*语意为“湿滑之地”,基督教文献里则称之为“萨格拉加战役”(Battle of Sagrajas)。

优素福取得胜利,但是双方都损失不小,战死的贵族大有人在。优素福本应该趁卡斯蒂利亚军主力尽失之机,挥军北上,横扫伊比利亚半岛,可是面对眼前的修罗杀场,他备受打击。

坏消息随之而来,优素福的继承人突然死亡,这更促使他回师北非,错失一统伊比利亚半岛的大好时机。

苍天保佑基督徒,尽管主力尽丧,卡斯蒂利亚王国却没丢失多少领土。

不过,萨拉卡惨败让阿方索六世颜面扫地、威望大衰,泰法诸国趁得胜之势,逐渐扩展实力,并停止向卡斯蒂利亚王国进贡。

【再征伊比利亚半岛】

阿方索六世心有不甘,他决定再次南征。泰法诸国立时紧张起来,尽管实力有所提升,可是还不足以与阿方索六世对抗。

英雄帖再一次送到优素福手里。

1089年,优素福再度登陆伊比利亚半岛,他一路得胜并于翌年包围托莱多城,形势对卡斯蒂利亚王国极为不利。

泰法诸国的头头脑脑们坐到一起商量开了,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这位优素福先生名义上是援军,其真正目的却是要统治伊比利亚半岛,如果优素福灭了卡斯蒂利亚王国,下一个倒霉的就轮到他们了。

怎么办呢?只有维持现状、保持制衡,才能使他们这些在两大势力之间求生存的小人物得以活命。

于是乎,他们狐假虎威,秘密地向阿方索六世送出橄榄枝,提出议和。

阿方索六世不知道里面暗藏玄机,见到优素福来者不善,便答应了泰法诸国的提议。

优素福带着军队打了半天,见泰法诸国一点动静都没有,一个士兵都没派,半个子儿也没出,这令他心生疑窦。

派出的探马回来禀报说,泰法诸国已经和对手秘密议和。优素福勃然大怒,自己被当猴耍了。

可是他并没有因此失去理智,如果此时对泰法诸国动武,可能会导致他们联合卡斯蒂利亚王国反戈一击,到时候就不好办了。优素福只得带着军队,赌气退回北非。

1091年,优素福整顿人马,第三次登陆伊比利亚半岛,这次他没受到任何人的邀请,此来的目的就是要教训教训忘恩负义的泰法诸国,以武力征服之,顺便把伊比利亚半岛揣到兜里。

优素福的军队以迅雷之势征服科尔多瓦和塞维利亚两个泰法。

1094年,里斯本也沦陷了。

【熙德之歌】

年轻的阿本加尔邦非常勇猛,

他骑在马上,率领骑士两百名;

他在两公子面前停下并把武器耍弄,

这摩尔人说的话可没使两公子高兴:

“如果不是看在比瓦尔的熙德面上,

我一定要叫你们臭名远扬,

然后我再把忠诚的熙德的女儿送回他身旁;

而你们却永远回不了你们的卡里翁故乡。”

—— 《熙德之歌》节选

《熙德之歌》(The Lay of the Cid)由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成,是西班牙最早的英雄史诗,也是流传下来最早、较完整的卡斯蒂利亚文学作品,约写于1140年,是与《罗兰之歌》齐名的欧洲史诗作品。

它描写了西班牙民族英雄熙德失宠而遭国王流放,后来他在抗击摩尔人入侵的战争中屡建奇功,终于得到国王谅解,从此声名远播。

熙德在这部史诗里被塑造成一位意志坚强、真挚忠诚、从容稳健的英雄人物,彰显了情感丰富、宽宏大度、英勇善战的骑士­精­神。史诗以浓郁的抒情方式,抒发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并具有西班牙的地域特征。

《熙德之歌》的74页手抄本现存于马德里国立图书馆,全诗共3章,分52节,3730行。

阿方索六世统治时期,他让著名统帅、侄女婿罗德里戈领导卡斯蒂利亚军,但在1080年将其流放。罗德里戈就是《熙德之歌》中的男主角熙德,所以阿方索六世在这部史诗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